绿色贸易壁垒对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3

绿色贸易壁垒对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裴春雨薛雪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8-058-02

一、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种类及出口额

在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省是吉林省,其省一直被誉为"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吉林省粮食农作物主要包括小米、小麦、大豆、高粱、玉米、水稻、马铃薯和豆类等杂粮,所以农产品是吉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58958万吨,吉林省农产品总产量3343万吨;2014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60193.8万吨,吉林省农产品总产量3551万吨;2015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60702.6万吨,吉林省农产品总产量3532.8万吨;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62143.9万吨,吉林省农产品总产量3647万吨;2017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61625万吨,吉林省农产品总产量3717.2万吨;可以看出2013-2017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稳步上升,从2013年的3343万吨到2017年的3717.2万吨,其增长了374.2万吨,但增长率仍不如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一般水平。

(二)农产品主要销售国家及受欢迎程度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一百个,其第一主要市场是亚洲,早在2014年时,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是同期的72.6%,总值达到了34.3亿元;第二主要市场是美洲,主要包括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第三主要市场则是欧洲。主要出口亚洲的农产品均为原料和简单产品;出口到美洲和欧洲主要是深精品加工品;从国家的角度看,吉林省玉米主要出口到7个国家和地区。首先排名第一的是韩国;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市场的是马来西亚;第三市场是伊朗。期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上海和吉林应邀并派代表团参加这次国际展览。吉林省的农产品很受欢迎,首次在东南亚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展出了吉林省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土特产、生物杀虫剂、有机肥料和山珍等。在六天的时间里,吉林省18位商家共达成8项贸易意向协议,并签署了合作生产有机肥的意向书,意向协议的金额达到了1800万美元。吉林省展出的各类产品都有马来西亚商家上门洽谈代理产品事宜。

(三)农产品出口被拒的现象

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影响着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于2002年,因为抗生素含量超标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蜂蜜被禁止;于2006年6月2日,当中国甜豌豆出口到日本被勒令召回,原因是吉林省甜豌豆的农药含量较高,成为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的首批被查产品,然后中国冷冻的木耳、鳗鱼和大粒花生均被查出超标的农药。此时,日本是中国主要出口大国,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了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据2006年6月统计出口额相比本年其他月份下降18%,对日本基本已经停止出口水产品。面对这些惨痛的经历,不由得让我们停下反思,我们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首先,中国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不过关,造成了在其他国家进口检疫中的不符合该国家的进口标准;其次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国家保护自然资源,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通过颁布复杂的条款、要求产品的包装严格还建立高技术标准、再进行层层的审批制度和检验检疫、以及收取进口关税等方式,这种行为叫做绿色贸易壁垒,举例子就是进口商品贸易壁垒的关税。这种做法是非常灵活的,有效的,隐蔽的和歧视性。

二、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总额少

目前的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农民种植农产品到可以播种的种类再到农产品出口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限制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从农户种植来说,大部分农业还是由分散的农户负责采用原始方法的耕种,还不能达到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进而影响了产量,出口总额少;

(二)农产品出口价格偏高

吉林省主要的出口市场以亚洲为主,虽然一直和欧美的合作从未停止,但是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没有办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才使得对于出口欧美的农产品总额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欧美国家对本土农产品的补贴和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并且还存在着绿色贸易壁垒问题,造成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中国在国际上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的问题上减少了许多补贴和保护,这些问题都使吉林省的农产品价格失去其优势;

(三)农产品出口种类少且技术水平低

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和劳动虽然资源丰富,但普遍都为初级农产品和简单农产品的加工品,特别是高科技技术和高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很少;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吉林省主要出口玉米,可是深加工的产品也是极少,然而深加工产品的价格是初级产品的好几倍以上,所以存在了出口种类局限的问题。

(四)农产品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

吉林省种植农产品过程中依旧使用禁用农药,对于农产品出口贸易来说严重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约束;并且吉林省食品供应体系主要围绕食品供给数量而建立,在农产品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无法满足进口国相关绿色技术要求,让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成为困难。与此同时,致使吉林省部分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无法达到国际上一些国家制定的绿色技术壁垒的标准,并且农产品达到这一标准也是很困难的。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没有办法达到发展国家的要求,从而要解决问题就要改变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生长环境,这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并且发达国家的农作物很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又一次冲击了中国国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三、吉林省农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地域局限导致农产品产量低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该省形成了独特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不仅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土壤呈碱性,而且水果和农作物都需要耐寒、耐旱。所以只适合部分农作物生长,造成了种类限制不能高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农产品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资金,使得不能现代化的耕种,或天气复杂多变时不能满足抗旱或灌溉、突发洪水等状况的基本要求,导致了农田无法最大程度的使用及农作物无法收割等问题,造成产量减少的问题。

(二)农产品出口成本过高

农产品出口最为敏感的话题就是价格,在同等质量下,价格越低就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很快占领市场。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时价格不仅高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还高于同期的国际平均价格。因为吉林省都是属于依靠大量劳动量来进行生产加工的,既要不断增加技术投入和环保投入,还要各种检验检疫费,为了吉林省农产品能够进入进口国和达到要求的标准,致使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其次,吉林省周边开放的港口少之又少,想出口就需要先进行陆路或铁路运输到港口城市再通过海运或空运抵达进口国,不单纯的增加了成本,还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这才是导致出口量少的最终原因。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

吉林省出口的只是简单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然而深加工农产品的利润远远高于简单加工,所以盈利相对来说也很少。最后,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技术壁垒的限制,则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进行繁杂的检验,随着出口时间不断的推延,鲜活商品和季节性强的商品就失去原由有价值;此后,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承诺会给外国农产品降低关税和各项补贴,导致大量外国大量农产品进入该国,再一次重冲击了国内市场。

(四)国内农产品需求量大

国内需求量较大,无法正常满足国内人民的正常生活所需,据数据显示玉米和大米都为净出口,且长期净出口将成为常态;农产品产量受天气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国际市场中长期需求农产品,为了缓解中国在国内粮食供应紧张情况,所以保留一定国内供给和稳定价格的政策空间,一致研究决定使用非关税、税费措施的办法控制农产品出口。

四、从防范绿色贸易壁垒入手,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

(一)增强农民对绿色食品的认识

吉林省应该从根本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加大对绿色经济观念的认识,进而向绿色现代农业靠拢,不断的提高人民对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把竞争从原始价格较量转化为所希望的环境质量和科技含量等方面,并且多使用原生态肥料,杜绝农药等化学成分。

(二)投入大量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农产品的工艺加工,摆脱手工式作坊的简单生产,变成工厂式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多组建研发团队来提高研发水平,从而扩大出口种类和数量;更重要的是环境标准问题,要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只有保证了基本的农作物绿色,才有底气与之抗衡。

(三)政府要扶持农产品产业

吉林省要明确生态的、节能的、立体的三维绿色环保型农业,这是农业未来必然发展的趋势,也是冲破绿色技术壁垒的唯一方式。这个方法既满足进口国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对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发展吉林省的农产品货源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吉林省已经建立了八个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示范基地,形成了农产品重点示范建设工作新格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使吉林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更加快速,也促进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的质量大大提升。建设多个出口食品基地有效的打破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还能真正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四)建立自己的管理机制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农产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与世界管理条例接轨,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实现对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设计以及包装的绿色改造。时刻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开展高效的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面立法经验,要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保护自然环境,扩展到产生污染和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国家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同,形成法律文件,一直延用下去。

(五)主动并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

配合大型的质检机构对农产品进行定期、定量的检验,发现问题时加以改正,再实时自行监控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防范绿色贸易壁垒。而且,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真实的,但是仍要立足于健康、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停地完善农产品加工链,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强国民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快速走上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杨宁.绿色技术壁垒下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研究导刊,2015,0425

2.李轩.绿色技术壁垒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N].东北师大学报,2009

3.赵丽红,张云飞,裴环宇.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分析[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4.徐茂熏,姚舜.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6

5.毕佳宇,赵红娟.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M].经营管理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