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4
/ 1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

任年博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虎山初级中学276806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的基本观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为此,教学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从实践中联系理论的意义。在学生掌握概念和认识规律之后,应及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理论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选取相关的各种资料。例如在讨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课题时,可以分别从能源、人口以及环境和生态等方面考虑,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举例,把跟学生本人、本校、本地有关的现实内容充实在课堂中。

联系生活实际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它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小课题在课堂上交流。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的自行车,哪些部分是省力的机械、自行车中运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在骑自行车爬坡时怎样骑行省力等。把这些现实中的物理问题用于课堂交流,将大大拉近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距离。

三、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局限在物理习题演算上,阅读资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等课外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它们是物理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供学生课外学习,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调查或观察。

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完电视节目后常常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而不断开电源,电视机始终处于待机状态。在学习电能和电能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家中亲自用电能表测量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所消耗的电能,并估算一个家庭一年因此消费的电能是多少,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节能意识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常见的物理量的单位和数量级,如尺度、质量、速度、频率、功率等,使学生对生活中所谓的这些物理量的大小有一个初步估计。在课后作业中,应尽可能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些物理量的大小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学过质量单位后,可以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估测它们的质量。

四、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事实上,很多廉价的日常用品在训练动手能力方面比实验室仪器要实惠得多,利用它们来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而且利用身边的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直觉的集中、引发认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些物理实验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增加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加深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在教学中要广泛的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这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要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围现象的本质、解决了问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学好物理学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接近自然的真实情境、模拟生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较真实的生活情境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类物品模拟生活来进行物理学习,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