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药品库存核算方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药店药品库存核算方式的探讨

胡雪莲

胡雪莲(湖州市妇幼保健院313000)

【摘要】由于增值税的存在,药店药品的库存核算方式和医院不尽相同,这给很多成立药店的医院财务部门加大了核算难度。本文从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角度,例举了从采购入库、月末盘点、药品调价、到月末结转成本整一过程的库存核算,以使得门店计价含税和财务核算不含税矛盾的解决,做到帐实相符。

【关键词】售价金额核算法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077-02

在医院药品核算的财务处理中,由于不涉及增值税的核算,药库在制作入库单时可直接按照发票金额(含税)确定进价,按商品销售金额确定进销差价,这和财务处理相一致,月末实物盘点后可和财务部门的“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核对,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做法。然而在医院所投资设立的药店,由于有增值税的存在,对药品的库存核算就会有所不同。现在很多医院下属的药店还是依赖医院管理,库存核算软件也套用医院药库的软件,财务虽然独立但并不配备专门的人员,而是由医院财务部门兼职,这就给适应了事业管理和核算的医院财务部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库存核算有售价金额核算法和进价金额核算法,会计处理中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能作为商品购入成本的,而在实物台账中,成本往往是含税金额,要在采购入库时便剔除税的因素必须多一道程序,而这在现行很多进销存软件中还没有达到,剔除了进项税的药品金额也不能反映药品的真正成本,不利于药品定价,因而多数药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既在购进商品时,按含税销售价格计算库存商品,将税额计入商品进销差价,列报资产负债表时通过差价金额来抵减库存金额,最终使库存商品金额反映为不含税进价。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药品的库存核算:

一、财务取得发票和入库单时的会计处理

[例1]本月购入的药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50000元,税额25500元(假如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150000×17%),该药品入库单注明的含增值税药品零售价为234000元,药品进销差价为585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不采用“物资采购”科目核算,简化核算的情况下):

借:库存商品——药品234000(含增值税的零售价)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0(发票上列明的增值税税额)

贷:商品进销差价84000(含增值税的零售价减发票上的不含税进价)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175500(发票上的总金额)

这时我们发现:1、入库单上的药品进销差价为58500元,而会计分录中的商品进销差价为84000元,相差25500元,这是因为入库单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已包括在成本里,致使药品进销差价减少。因此,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金额为当月入库单的药品进销差价总额加上当月进项税总额。2、库存商品——药品234000元是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零售价,其中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元,剔除销项税额34000元,实际进销差价50000元,这又与入库单上的药品进销差价为58500元相差8500元,这是因为入库单上的进销差价是含增值税零售价减去含增值税进价的差价,所以入库单上的进销差价是包含差价部分的增值税(销项税34000-进项税25500=8500)。

当然也可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下,设“毛利”、“销项税额”两个二级账户进行核算,也就是把上面商品进销差价84000元分成“商品进销差价—毛利”50000元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34000元,其中“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月末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是按销售收入×17%结转的。按此做法商品进销差价结转相对精确点,但会计处理相对复杂些,实务操作中并不常见,这里不再铺展叙述。

二、月末货到发票未到时的会计处理

[例2]到月底药店验收部门提供的单据反映,期末货到发票未到的药品零售价(含增值税)为117000元,进销差价为37000元,进价(含增值税)80000元。

月末做货到发票未到估价入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药品117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37000

贷:应付账款--货到发票未到估价入账80000

这里由于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商品进销差价反映的即为含税的零售价减去含税的进价。

值得注意的是,次月初需将上述分录红字冲回。

三、涉及药品调价的会计处理

如果涉及药品调价的话,则同时调整“库存商品——药品”和“商品进销差价”。

调低药品价格时,作同时冲减“库存商品——药品”和“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调高药品价格时,作同时增加“库存商品——药品”和“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不再举例。

四、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处理

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首先计算药店药品的进销差价率,进而据以计算出本月已售药品的进销差价额,再将已售药品进销差价从“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转出,并对“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进行调整。

[例3]本月的销售收入为150000元(不含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药品115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60500(库存商品—药品175500×商品进销差价率注)

贷:库存商品—药品175500(按当月销售收入×1.17计算确定)

注:假如月初无库存,当月进货为[例1-2],商品进销差价率=(月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月购入的商品进销差价)&pide;(月初库存商品+本月购入的库存商品)=(0+84000+37000)&pide;(0+234000+117000)=34.47%。

以上进销差价率反映的是一个综合平均差价率,这样做可以简化核算工作,但由于药店经营的各种药品差价率并不相同,各种药品的销售比重也不相同,简单地用一个综合平均差价率来确定药店全部已售药品的进销差价额,准确性就比较差,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药店的经营成果。当然,如果药店的经营品种比较单纯,各种药品的差价率相差不大,而且销售比重较稳定,采用综合差价率还是比较合适的。

为了克服综合差价率的不足,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核算时可以将差价率的计算范围缩小,按各类药品或各柜组药品分别计算分类或分柜组差价率,这样做可以使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但工作量较大。

采用这种方法需将“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成本”科目按照药品的类别或营业柜组设置明细账,以便分别计算各类(各柜组)药品的差价并据以计算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分别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然后加总求出全部已售药品的进销差价额及销售进价成本。

以上为本人对售价金额库存核算方式的一点探讨,实践操作中如何更准确更具效率的进行库存核算,还有待财会人员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