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临床厌氧茵的检出率

/ 2

如何提高临床厌氧茵的检出率

陈福刚

陈福刚(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克山1616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4-0147-01

【关键词】厌氧菌检出率

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故在常规的检测中不易检出。而厌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又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对厌氧菌的检测体会如下。

(一)标本采集

1.原则绝大多数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对人体来说是内源性的。厌氧菌感染时,常常是在一定区域,厌氧菌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需氧菌。因此厌氧菌的检验原则是:一切可能污染正常菌群的标本都不宜做此检验。下列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的检验:咯痰、齿龈拭子、小肠内容物、咽喉内容物、溃疡面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排出的尿、粪便、洗胃液等等。

2.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临床标本最简便的采集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样本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

对各部位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

(1)任何闭合性脓肿:用注射器抽取,注射针头插入橡胶塞内,以免空气侵入。

(2)支气管:用Wimberg双层聚四氟乙烯套管绒毛刷,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进行。或纤维支气管镜头带套管(自制),支气管镜到达后伸出内管取样后,抽回套管取出内管。漱口后取新咯痰(漱口液为2g/L灭滴灵与0.1g/L洗必泰混匀)。

(3)胸腔:穿刺(术前做好消毒工作),注射器抽取。、

(4)尿道:皮肤严格消毒后经耻骨联合上方穿刺,或用清洁中段尿。

(5)生殖道、盆腔:以吡咯烷酮碘(Povidneiodine)消毒后,后弯隆穿刺,取盆腔渗出液。子宫分泌物用双导管抽取,抽取后将取样管退回外套管后取出,以防阴道正常菌群污染。

(6)阑尾脓肿等腹腔脏器感染:无菌外科切开后抽取。

(7)溃破脓肿:先用无菌棉签擦去表面脓液取深部脓液。

(8)口腔:使用Newman带空气导管的藻酸钙倒蒯或活动尖端的刮器采样,导管可抽回至内管并充入无氧的CO2,标本采集后退回外套管取出。

(9)血液:做好采血部位消毒,一般使用3%碘酊消毒皮肤,消毒7~13min后采血,一次采血量以多于5ml为好;在用抗生素或化疗前24h宜采血2~3次。一般使用10ml磨口试管,内含溶血剂聚乙二醇辛基醚(乳化剂op)和抗凝剂共0.8ml,经高压灭菌后置室温备用。取病人血5ml,立即注入L-c管,并充分颠倒混匀10次以上。待L-c管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液体透明),将L-c管以400r/min的转速离心15~20min,然后将离心的L-c管的上清弃去,取管底沉渣划线接种血平皿,同时涂片镜检。将平皿作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到第7天无菌生长才报告阴性。

(二)标本输送

标本输送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尽量在厌氧环境中输送,如注射器插入橡皮塞或无氧小瓶直接输送。

2.常温下输送比低温下输送更好。

3.混合气体中输送比单纯CO2中输送好。

4.输送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标本干燥而使厌氧菌死亡。

(三)厌氧菌鉴定的总则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是个较复杂的工作,一般依据《伯杰系统细菌鉴定手册》(1,2卷和评议版)所列的表型特征(形态、生化性状、生长需要等)和遗传特征(DNA杂交符合率或DNA中G+cmol%含量等)进行系统鉴定,但对于一般的临床检验室多使用Finegold的厌氧菌的三级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1.一级鉴定又称初级鉴定,一般为初代培养结果的观察。主要根据耐氧试验、选择性培养基、标本的来源和细菌菌落、菌细胞特征,报告厌氧菌检出结果。一般只能鉴定到类、群或属(种)。如在七叶苷胆汁(BBE)平皿上出现黑色带晕的大于1mm的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不均,菌体可见未染色的空泡,多形态,可初步定为脆弱类杆菌;又如在KV血平皿上,菌落深陷生长,培养基表面留有坑痕者,可能是解脲类杆菌和纤细类杆菌等。

2.二级鉴定在一级鉴定的基础上如观察菌落形态、溶血性、色素产生、芽胞形成等,进一步结合细菌生长特性、生化试验结果等将厌氧菌鉴定到属或种。例如在卡那霉素、万古霉紊溶血平皿上有棕色或黑色菌落,或虽无黑色但在紫外线照射下有红色荧光,不耐20%胆汁,对粘杆菌素(10mg/L)敏感性不定,可定为产黑色素普氏杆菌或卟啉单胞菌。有不少二级鉴定中加入抗生素纸片的敏感性试验如Wadsworth手册的标准,对一些厌氧菌属的鉴定,也具简便可靠的特点。

3.三级鉴定在一、二级鉴定基础上,补充菌的代谢产物的GLC分析(正确定菌属),并补充系统生化性状测定,以及DNA中c士cmol%测定或使用标准菌棒进行杂交试验以确定厌氧菌菌种。

(四)敏感药物

带芽胞的梭杆菌和不带芽胞的类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同,梭杆菌对万古霉素选择敏耐药,而对卡那霉素敏感,类杆菌对万古霉和卡那霉素都耐药,所以应选用敏感药物。由于厌氧菌感染常伴需氧菌混合感染,临床上常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要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要在多个环节上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提高检出率,将厌氧培养作为脓汁分泌物的常规培养,有效地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