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浅谈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冯海辉

冯海辉

(青海省格尔木市创效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被创新和完善。本文首先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其次,介绍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措施;最后,讲解了我国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新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张,施工企业为了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获取利润,在建筑施工过程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与施工方式和设计,现代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开发更好的建筑技术,让我国的建筑事业更加快速、稳步的发展。

1建筑施工技术

1.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1.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1.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2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

2.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3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3.1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①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②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③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②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③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4施工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

4.1推行建筑施工目标责任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周期一般比较长。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抓好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衔接,确保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由于目标责任管理是顺利完成建筑施工项目指标与质量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要善于针对整个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质量、要求和难易程度,结合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严格目标责任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范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4.2建筑施工监督监管机制

监督监管机制是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很多建筑施工安全与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督监管不够到位造成的。可见,建筑施工监督监管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并落实到整个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把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监管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扎实抓紧抓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3全面推广建筑施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引进先进、高效的高新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积极运用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做到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着力提高建筑施工效益与质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建筑施工单位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5结语

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猛.浅论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J].山西建筑,2007

[2]徐伟.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J].职业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