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的思考

张青

上海闵平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20141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节能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为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基于此,本文以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技术应用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寻找积极地解决对策,分别从现场检测地点、热流计与温度传感器安装技术以及检测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与技术水平。

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

引言: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应用,就是在合理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住宅的质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被各行业广泛应用,如果只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应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现场检测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1.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分析

任何一种先进的技术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检测慢慢研究而出的,即使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但是仍旧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常见的现场检测方法有热流计法、热箱法与非稳态法,这三个方法有着属于自己的优点,也有着相应的缺陷。例如热流计法在应用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季节限制,想要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成功,就要在采暖期内开始检测,而是检测的周期会比较长,最少也要七天的时间,如果工程范围广面积大,且需要大批量检测的话热流计法是不适用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中,热箱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数据误差,而且该方法比较适合在严寒地区进行,却无法对热桥部位测量;非稳态法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少,还处于试验阶段,成熟度不够高,目前不能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这三种技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误差最小且效率最高的即可[1]。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分析

2.1科学选择现场检测地点,保证墙体干燥

建筑围护结构如果刚刚完工,结构中会有较高的含水率,如果进行热工性能现场检测,这个时候热流值是不稳定的,得到的检测数据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这种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应用时应该注意检测房间的正确选择,建议选择墙体干透的房间,或者该建筑围护结构主体已经完工三个月以上,这个时候墙体已经干燥,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时测试的主体传热系数会有变化,为了让传热达到一维传热,建议保持检测的墙面有更大的宽度与长度,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为测试人员提供较大的检测房间。使用热流计的时候建议将测点位置选择墙面中央,且墙面的面积比较大。如果本次测量工作中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建议根据不同的部位对测点进行设置,并且加权平均值。因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应用时还会有空气流动因素存在,因此选择的房间最好封闭,温度测点可以在热流计测点的15厘米处。

实际测量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相应一起,想要控制好温度的变化,在内部可以使用加热器提高温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调系统对温度进行标准控制,最终将温度设定为与内外相差10摄氏度以上即可,每隔三十分钟对相应的参数进行一次数据记载,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数据只能用来参考,得到两次相邻数据结构相差较小,低于5%的时候就能够结束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此外,监测人员可以观察巡检仪上的数据,如果温度以及热流计上的读数不再发生变化,并且保持连续4小时以上,同样可以结束测量。因为热流计中热阻会比建筑围护机构热阻小,所以热流计热阻忽略不计,在稳定的情况下使用热流计,热流计的热流量就能代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时求得的热流量[2]。

2.2热流计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应用中,热流计与温度传感器的科学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将热流计安装在围护结构内部表面位置,使用热硅脂在热流片上粘贴好,可以有效保证热流计与温度传感器接触良好,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且设备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都更加方便,此外在粘贴的时候建议使用粘性比较强的贴纸,以井字型的方式将其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流片与墙体之间存在空隙,并出现热流片掉落的现象。围护结构内部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的时候尽量靠近热流计,建筑围护结构外部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在与热流片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需要有一米的引线,并与被测建筑围护结构表面保持紧密的接触,传感器表面辐射系数与被测建筑围护结构表面保持相同。测量人员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测量的时候,建议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房间中央,且距离地面1.6米的位置,这样得到的温度会更加科学准确[3]。

墙体、屋面、底板等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是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3年开始北京率先提出执行建筑节能75%的要求,现如今建筑保温隔热成为日益关注的社会热点。目前使用广泛的岩棉类等棉类材料受潮问题尤为突出,对于EPS及XPS,受潮问题也不容忽视。经过相关实验得知,含水率为5%时,EPS板、空心微珠保温板和玻璃纤维棉板的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60.3%、66.7%和84.6%,有效热阻大大降低。针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受潮风险,有关部门提出了基于防水隔气膜与防水透气膜的呼吸式围护系统,该系统在保温层靠近室内一侧设置防水隔气膜,室外一侧设置防水透气膜,有效阻止雨水侵入,及时排除湿气,使墙体达到自然干燥的效果,使建筑节能更加持久。

2.3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在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的时候应该讲温度传感器与热流计前端安装在仪器端口位置,并记录好相应的具体位置,随后打开仪器的开关观察所有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热流量参数,保证所有的数据能够与当前的环境温度刚好符合,如果不能成功匹配需要根据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的实际情况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诊断后保证传感数据刚好吻合即可开始测试。测量的时候要控制好测试时间,保证墙体蓄热情况稳定以后开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测试的时间需要大于96个小时,并且需要使用累计方法进行检测,每隔三十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如果是轻型的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在夜间采集数据,日落一小时以后开始即可,还需要计算出建筑围护结构热阻情况,测量连续四个夜晚即可,如果两次相邻数据相差不超过5%即可结束测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总结:总而言之,在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应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含水情况,保持温度和热流量的稳定,消除所有影响因素,充分使用热流计法,将其应用在建筑节能施工中,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使该工程可以在预期时间内顺利完成,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参考文献

[1]盖玉刚.建筑外墙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3.

[2]汤雯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21):146-147.

[3]朱先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探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0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