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对中职生的意义陈雪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法学教育对中职生的意义陈雪飞

陈雪飞

陈雪飞

〔摘要〕在新的网络时空中,法学领域的实践也在不断丰富着法学教育的内容,比如新兴的淘宝体通缉令的使用就是法学领域的一个新事物,法学教育应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改革,探索规律,遵循规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要想实现自考法学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在充分认识自考法学教育所面对的困境以及自考法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并落到实处。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兴趣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线图已步入大众视野。

1事实调查的价值

经过法律诊所学习的学生,印象最深的常常不是对法律条文的记忆,不是对法学理论的理解,甚至不是在法庭上的论辩,而是庭审前如同大海捞针般充满困惑、艰辛与激动的事实调查的过程。事实调查,这一长期以来被法学教育遗忘的领域,在诊所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其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基本技能的价值所在。

1.1事实调查的模式。行政案件中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律师不会仅凭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幻想被告主动拿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线索,调查事实,搜集证据。根据个案的特点,主动调查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广泛掌握信息,期望从中获得对本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用来辅助常规调查得来的证据,这样的调查即是非常规调查。虽然非常规调查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调查内容,但它有取证资源广泛、对方难以预防等个性化、灵活性等特点,实践中运用得当常常出奇制胜,备受律师重视。

1.2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的事实调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法学教育更偏重于系统理论的介绍和分析,虽有现实中的案例作为辅助但仍显不足。大量的法学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司法考试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为什么考试的内容和课堂介绍的教育有很大不同成为了相当数量法学学生的共同问题,甚至出现了法学专业学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尚不及工科学生的反常现象。

1.3根据案件因果关系展开的事实调查。法学教育的定位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问题多年来意见纷呈,莫衷一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强调了法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性质,而且预言它将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南财经政法职高校长吴汉东教授认为,尽管法学教育随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但这并不能回避和否认精英化问题;中国法学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应当包含精英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2影响事实调查的若干因素

地方民族院校开展得最多的实践教学莫过于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感知具体的法律操作问题,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实践教学方式。

2.1对事实调查的评估。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不高,它可以把分布在大量远程计算机上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学校只要提供给师生可以运行浏览器的网络和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工作、学习和资料处理。

2.2可能的应对策略。一台不管放置于何处的网络中的电脑,就可以超越空间,将白天与黑夜连续起来。一封电子邮件,就可以与时间赛跑,拓殖黑夜,在短时间内达到大洋彼岸。而且,一个时间,在网络中对应着多个不同的空间,许多同一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均可以在网络中同时看到。网络将时间和空间极致地分离并殖民。

2.3自考法学教育的特点。网络时空中,历史与现实、未来可以超越空间并置、重叠,空间也可以迅移、转换。这就打开了通向不同时空中各种法学教育教育的通道。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的有记录的法学教育理论及实践都可以在网络中同时呈现出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种类的有记录的法学教育及实践都可以在网络中并置,因此各个国家职高法律院系的师生们面前的法学教育的主客观教育急剧增多。

3目前法学教育的困境

网络时空使得法学教育教育“无纸化”并使得枯燥的教育变得声情并茂。相比去图书馆看期刊文章,师生们更愿意在计算机上点开网上图书馆进行快速搜索,节省时间。

3.1法学教育目的不确定。法学教育教育的增多、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法学世界的历史和当下状态,为高校法学专业师生的学习和讲授提供便利,但是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讲授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多的不同时空不同种类的主客观法学教育教育传授给学生们。

3.2法学教育的不同时空的主客观教育剧增。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学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法治国家进程。在新的网络时空中,法学领域的实践也在不断丰富着法学教育的内容,比如新兴的淘宝体通缉令的使用就是法学领域的一个新事物,法学教育应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改革,探索规律,遵循规律。

3.3法学教育教育呈现形式多样化。中国法学教育走向国门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就是国际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近几年来,国内一大批职高的法学院,如清华职高、北京职高、中国政法职高等都与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签订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合同,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法学教育在培养法学院学生作为律师所需的技巧如调查事实、整合所发现的事实及构思有说服力的事实理论的技巧方面的成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可谓司空见惯。鉴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地方民族院校法学教育改革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以服务地方作为法学教育的宗旨,以培养民族法律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实践教学作为法律人才形塑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春华.论我国现行本科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J].高教探索,2008(3)

2李慧敏.社会转型时期的自我认同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83.116

3周晓虹等.(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通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8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