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方法指导学生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巧方法指导学生作文

崔玉霞

崔玉霞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下西园小学

语文老师经常坐在一起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具体,无论你怎么指导,说的挺好,可是写到作文本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干巴巴的,像一杯无味的白开水。究竟该怎样训练学生“写具体”,使习作变成一杯酸甜可口的橙汁呢?

经过课题反复实验和反思,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有多种原因:(1)对所写的内容没体验,没感觉,老师又偏叫他们写作文,他们很郁闷,因此写不具体生动;(2)对作文抱应付态度,明知道这里要写具体,一看字数差不多了,达到老师要求了,伙伴等着玩呢,就匆匆收笔;(3)真的很想把作文写具体,却苦于找不到写具体的方法。

小学生作文的“写具体”,无非是将以下六方面写具体:(1)心理描写;(2)场面描写;(3)环境描写;(4)动作描写;(5)对话描写;(6)表情描写。就一篇文章而言,这六方面的内容,不是单独出现的,经常是两三项一起出现。

读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写不长、干巴巴的,是因为作文里的人物都是哑巴,默默地、呆呆的、不开口。让学生学会写人物对话很重要。要是文中的人物都开口说话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就会具体起来,所以在教学时,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而这种练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由浅入深、反复、深入地训练。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离不开说话

抓住“说话”,写作文很容易写具体。一个人一分钟一般说120个字,想想,一天会说多少话;猜猜,要好的伙伴一天说多少话;猜猜,爸爸妈妈一天会说多少话;猜猜,老师一节课会说多少话;算算,老师刚才讲了多少话。爸爸妈妈、小伙伴和老师都能说会道,千万别把他们写成哑巴。

二、要使学生认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

完整的说话具有两个部分,说话内容和提示语。四种形式主要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分:提示语在前的,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的,省略提示语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课文中找出各种类型的说话句,让学生朗读、认识。再找些课外的巩固;可以是片断的,也可以是典型的以“说话句”为主的文章。要让学生认识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提示语是最棒的,摒弃“某某说”的提示语

可以和学生玩一个“说”词大集合的游戏。每个学生把想到的表示“说”的词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从黑板上找一个平时不太用的表示“说”的词或句。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许多提示语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来表达的。

如:“你怎样可以这样做呢?”他一脸的惊讶。

再如,“你”他气得声音都发抖了,“我不跟你这种人说话。”

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话,如边“摇头”、“摆手”边说话,边“点头”、“竖大拇指”边说话,边“习惯地摸鼻子”、“推眼镜”边说话等等。学生当即练习说或写“说话句”,提示语要求用动作表示。

四、要训练学生综合使用四种形式的“说话句”的能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好非常精彩的有多种“说话句”表达形式的段落、片段,和学生一起欣赏,告诉学生,这里为什么提示语在前,那里为什么提示语在后,一前一后的两个对话,使语气特别连贯。有的地方为什么不用提示语,以苏教版第十册《第一朵杏花》为例,里面有一段省略提示语的对话: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这里为什么能省略提示语?因为省略了也知道是谁再说。省略后语气紧凑,更能体现人物兴奋、激动的心情;这只要教师再出示一段加上提示语的话,与原文比较朗读,学生就能清楚地感受到。

认识说话句形式也好,作用也好,要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怎样进行“对话”的写作训练呢?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修改练习

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语段,请学生一起修改。如“妈妈在做晚饭,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不肯。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文中的妈妈和“我”都成了哑巴。同桌演练一番,将人物还原成“活”情景。再写,就能将一段30来字的话,写成300来字、500来字,从而尝到“哑巴开口”的喜悦。

2.影视练习

可以选择一段对话频率比较高的视频片断,播给学生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宜。如,学生观看动画片《蜡笔小新》之《三轮车》,取前一分钟。这一分钟里,蜡笔小新和妈妈共有11个说话句。教师提前将11个说话句的“说话内容”打印下发给学生,学生观看视频,注意蜡笔小新和妈妈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等,反复看几遍,在下发的纸上写上提示语,一要注意提示语的内容,写精彩;二要注意提示语的形式,在前、在后、在中间、还是不用。

3.现场表演

教师可以和学生提前约好,进行一个以“对话”为主的生活场景的表演,表演的内容很多,老师可选取几个表扬学生、批评学生、询问学生、布置作业的事儿。让学生写场景,以“对话”为主。

4.实战演习

当堂让学生参与对话、讨论。如,四人小组讨论“明天天气怎样”、“我最喜欢的流行歌曲”。随即,让学生写“讨论”,重点也是提示语的不同位置的使用,以及写精彩提示语。

一般来说,经过四五次的“对话”训练,学生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时,会感到习作的成功喜悦,所以,在写人记事时自然会用上。此外,说话句可独立为一节。强化这一点,对训练学生的“分段”意识也很有帮助。

如此训练,学生能掌握描写对话的技巧,并把它运用到习作中,习作的内容就会具体起来,内容也会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