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门诊患者静脉血和末稍血常规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120例门诊患者静脉血和末稍血常规结果分析

王正芳

王正芳(攀枝花旗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61)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140-01

【摘要】目的了解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所得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性,为血常规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门诊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BC5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结果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WBC、RBC、HGB、MCV、MCHC、PLT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以选择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的静脉血为最佳。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

【Abstract】ObjectiveTolearnthedifferenceofbloodroutinebetweenvenousbloodandcapillarybloodexaminedbyautomatichematologicanalyser.Method120patientsinourhospitaloutpatientpatientshadcollectedvenousbloodandcapillaryblood,withBC5100automaticbloodanalyzerdetermineblood-testresults.Thesetwogroupsdatawerecomparedthroughcomparativeexperiments.ResultsWBC、RBC、HGB、MCV、MCHC、PLTmeasuredbytheabovetwomethodshadevidentdifference.ConclusionItwasbettertouseveinbloodanticoagulatedbyEDTA-K2whenbloodroutinewasexaminedbyautomatichematologicanalyser.

【Keywords】automatichematologicanalyserveinbloodcapillarybloodbloodroutine

近年来随着检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自动或半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在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已基本得到了普及应用,这使得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极大的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仍有多数医院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验,而多数学者认为除婴幼儿外,均应使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的静脉血[1][2]。为了了解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所得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性,在门诊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定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在年龄0.5~75岁。

1.2仪器与试剂中国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BC5100。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质控液也均由该生产。

1.3实验方法清晨对空腹患者用含EDTA-K2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一份静脉血2毫升、末梢血20微升注入含稀释液的塑料管中。每份样本均重复检测两次。静脉血和末梢血均按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当天的血样均在采血后0.5~4h内上机测试,测定前一定要做质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例静脉血和手指末梢血两组血常规测定的8项主要参数经统计学计算,同一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结果经配对t检验,除MCH外其他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表1静脉血和手指末梢血结果比较(x-±s)

3讨论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检测WBC、RBC、HCT、HGB、MCV、MCHC、PLT等多项参数,并且有血细胞的分布直方图,除了检测一般患者的血常规之外,对筛检贫血患者、血液病患者的分类法诊断等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血常规检测所用的标本对检验结果具有较大影响。静脉血的检测能正确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重复性好。由于身体末梢部位的温度比其他部位的稍低,在采取末梢血时往往因为出血量不足而对采血部位进行挤压,从而取得适量的血液标本,但这样容易使挤压部位的细胞破裂,挤压出的组织液会渗入细胞中,导致血液标本的稀释,因此末梢血的血样实际上是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不能真实的反映血液循环的情况[3]。有研究显示,在实验中左手指末梢血的检测标本的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比肘正中静脉血检测标本的结果高约8%左右,血小板计数约低9%,这是由于手指末梢在刺破皮肤的地方有少量的血液凝固,血小板的测量结果会有所降低[4]。采取末梢血时由于常使用指尖血,手接触外界物品机会较多,可能会因为消毒不严,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而造成手指的感染。另外静脉血还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末梢采血时经常使用棉球擦拭消毒,会有不易被发现的细小棉纤维随着血液进入计数系统,易造成管道或微孔的堵塞,产生计数误差,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测定的RBC、HGB、PLT、HCT高于末梢血,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要小于末梢血,这可能是由于末梢循环在外界环境变化、情绪变化、疾病影响、应激反应等情况下,均可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在采集末梢血时,又因为血流不畅,常常因挤压使组织液渗入,导致血液稀释。组织液渗入、血流不畅、采血时间延长,都有可能使血小板聚集,使RBC和PLT数量减少,MCV增大,如果标本合格,静脉血的WBC和血小板计数不仅重复性好,而且更加准确。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8项主要参数中除MCH外,其余7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王美瑞[5]的报道基本一致。说明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所得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性显著。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多次利用末梢血液进行血常规的测定,变异系数大,其结果用于病情的分析时有造成误诊的可能。

综上所述,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仪器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测时应积极推广采用静脉血。参考文献

[1]刘建.抗凝剂对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64-65.

[2]陈俊,朱红青,陈如昌,等.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17(1):24.

[3]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77.

[4]谭群英.血常规检测采用静脉血的意义[J].临床研究,2009,3:45.

[5]王美瑞.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