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106例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牙周病106例临床治疗分析

王荣花王楠

王荣花王楠(河南省周口口腔医院466100)

【摘要】目的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运用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广泛开展科学、系统的治疗方法,观察患病的牙周炎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牙周病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6例患者中,81例慢性牙周炎中显效65例、有效15例、无效1例;15例进展型牙周炎中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10例急性牙周脓肿中显效8例、有效2例;106例中总有效103例(97.2%),全部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必要的抗炎治疗和牙周病手术对治疗牙周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014-02

根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我国成年人中80%~97%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调查的人群中牙龈出血率为75%,牙周袋深度≥4mm或附着丧失4~5mm,高达38%。牙周病是慢性、非特异性、染性疾病,主要感染源为牙颈部及龈沟内牙菌斑中的微生物,致病菌主要有伴放线菌嗜血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中间普氏菌等细菌,其主要症状为牙龈炎症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牙周病是人类口腔中两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成年人失牙的首位原因,由于病因复杂被认为是难治之症。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牙齿缺失,甚至影响咀嚼及发音。近年来人们对牙周病有了新的认识,对保留牙齿的治疗越来越高,即使是晚期牙周病也不限于以拔牙为主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内科综合用药方法对中晚期牙周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牙周病患者106例,其中男46例,女6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5岁。其中慢性牙周炎81例,进展型牙周炎15例,急性牙周脓肿10例。WHO牙龈指数(GI)和牙周指数(PDI)标准测量情况,同时符合牙周病诊断标准,即物理刺激牙龈易出血,患病区牙龈充血,水肿,牙周炎者可探及牙周袋,牙齿呈不同程度松动,X光照片可见牙周炎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现象。

1.2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①去除局部不良刺激因素,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和保健,清除牙结石及菌斑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②较严重的牙周炎可行龈翻瓣术,龈增生过度者可行增生龈切除术;③抗生素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炎症期间,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来控制炎症的发展及改善症状,在炎症得到控制后更重要的处理是进行局部治疗。确诊后给予甲硝唑0.4g,口服,2次/d,或螺旋霉素0.9g,口服,3次/d,7d;④根据病变程度行龈切除术及牙龈翻瓣术,牙周脓肿做牙周袋分切除引流术,对牙齿松动II度者调整咬颌的同时固定松动的牙齿。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牙龈指数(GI)下降至0,叩诊阴性,动度明显改善,牙周袋深度明显变浅,较治疗前减少,≥3mm,X线牙槽骨与治疗前相比骨嵴表面完整,骨密度增加;有效:牙龈指数(GI)为0~1,轻度叩痛,牙周袋深度变浅,≤3mm,X线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骨嵴表面较完整;无效:牙龈指数(GI)为2~3,叩痛明显,牙周袋深度和松动度无变化,X线片无改变。

2结果

慢性牙周炎81例中显效65例(80.2%),有效15例(18.5%),无效1例(1.3%);进展型牙周炎15例中显效10例(66.7%),有效3例(20.0%),无效2例(13.3%);急性牙周脓肿10例中显效8例(80.0%),有效2例(20.0%);106例中总有效(显效+有效)103例(97.2%)。全部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3.1牙周病的治疗原理

牙周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患病率高:牙周病是世界范围的多发病,它和龋病同为口腔两大常见疾病,牙周病患病率可高达90%,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受到牙周病的侵袭,且患者的病情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②牙周病发病隐袭、病程缓慢: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易被忽视,任其继续存在和自行发展,在症状明显而就医时,牙周病往往已入晚期,有的甚至已不能治疗而拔除牙齿。③牙周病危害性大:牙周病发展至晚期,牙齿松动,影响咀嚼,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不仅如此,牙周病还会引发多种全身疾病。本文研究表明,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原则治疗牙周病的方法是有效的,总有效率97%,这与既往报道相近。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但患者并非所有这些组织都同时患病,视局部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二大类。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于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所致,部分可由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是牙周深层组织受损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至今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3.2牙周病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对牙周致病菌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有两类:硝基咪唑类-牙康(甲硝唑)和四环素类-派力奥(二甲铵四环素)及多西环索(Doxycyeline,DOXY)等。四环素类药物不仅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还能通过金属螯和物清除反应性氧离子等作用,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Tamimi等认为多西环素在牙周病治疗方面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抗微生物制剂,DOXY是由土霉素经6-a位脱氧得到的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磷酸氢钙牙骨质持续释放多西环素。能够增强抗菌活性。Grenier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四环素族药物,尤其是多西环索及其非抗生素修饰衍生物,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血清蛋白的能力和胶原水解活性,维持a-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小剂量多西环素能有效降低牙周炎症过程中的宿主反应;可以抑制胶原酶的活化,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减少酸性产物的分泌。

本文所用的治疗方法具有下列优点:一是应用甲硝唑抑制或消灭牙周袋中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配合机械性处理能防止病原菌再侵犯,从而能延长疗效;二是一次性龈上下牙石洁治术及病变牙骨质及袋内壁感染组织搔爬术,以便形成新创面,促进重新愈合,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同时矫正食物嵌塞修复缺失牙齿。

参考文献

[1]万龙;宋娟;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急诊208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5期.

[2]方荣;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年32期.

[3]薛梅;112例牙周病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0年05期.

[4]李湘明;甲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