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马新军

马新军甘肃省临洮县第三中学730514

摘要: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状态,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并试图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探索

在高中课改的春风中,对于我们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许多年以来,教师往往把语文学科的讲授教学上成了“满堂灌”和“填鸭式”,以致在教改过程中,许多教师把讲授教学方法,置于“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新课程理念的对立面。为了迎合教育时尚,一些教师把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讲、多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因为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至于评课老师,更是把老师“讲”的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笔者认为建立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教师的引导和精讲点拨是必不可少。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应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就说明在思考,就是一种进步,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生成问题那只是机械的学习。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思索和质疑。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千万不能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思想,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如果设计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2.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自主式学习中,疑难点的解决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成竹于胸,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陈述出来。然后教师可以精讲点拨补充。

就一堂课而言: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涉及一些文史等方面的趣味知识。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上课时可以通过生生质疑答疑或师生质疑答疑的方式解决疑难点。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这实质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概括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