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建设的首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建设的首位

许青云

许青云平顶山学院467000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文章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及问题,探寻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营造教学的文化氛围;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行的方针,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规划建设;加强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发展工作;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创造良好环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关键词高校师资问题对策

一、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自1999年政府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教育方向上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较好地适应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保障作用。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2011年教育统计公板表明,高校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万人,14年间增加了万人。毕业生人数从1998年的万人,到2011年的万人,14年间增加到万人,高校志专任教师队伍由1998年万人,增加到2011年万人,14年间增加了万人,基本满足了新增学生的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河南2004年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6%,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中数达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万人。

2.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师队伍在不断状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推动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2007年国家正式启动“质量工程”建设,近千万名高校师生员工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根据教育部高校抽样调查,2000年全国高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副教授,三分之二的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而如今,为本科生授课已经成为高校评聘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国家评选表彰了500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邀选取建设了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03—2008年超过700所高校的教师在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刊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达到1.8万篇,占统计期刊论文数的90%。

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据科学部统计,2000—2009年共承担了中央政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有科技计划项目27700多个,获得科技经费额277.5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5.7%,“973”计划项目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有43项,占立项总数的57.1%,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后,已有150余所高校参加重大专项的研发工作,承担项目经费达19.34亿元,占总经费额度的18%。

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的高校具有坚实的科研实力,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创新??支撑作用。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认同的弱化。伴随着大学职能由人才培养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拓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个人价值体现的途径也日趋多样。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利益选择面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花大量时间开展科研项目,导致对教学的少投入或不投入,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感情投入不足,进而导致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认同感的下降,部分教师对利益的过度追逐,也引发敬业精神,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感召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忠诚不够,对学生缺少关爱和沟通;有的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作风浮躁,个人私利膨胀,甚至将学生也作为谋取私利的对象。

2.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存在。由于相关政策和考评指标的导向效应,以及教师工作负担重、人才培养周期长、教学成果较之科研成果显示度低等种种原因,高等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精力投入相对不足,科研和教学相互脱胎换骨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而从公共问责的角度而言,这必然导致社会、学生家长及公众舆论对大学基本功能发挥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疑和批评。

3.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相对凸显。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吸引优秀人才到高等学校工作,出台了包括“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在内的诸多人才项目和计划,不惜重金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对高等学校选留、调入的本土优秀毕业生及博士后出站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后培养却重视不够,有效的教师职业拓展体系亟待完善。这种现象的存在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中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拓展;从长远而言,必将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培养培训,并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愈加凸显了抓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有效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措施尚待完善。从现实情况看,尽管高等学校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但在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举措,甚至在某些方面基本上放任自流。而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调整,社会对于大学教学功能的发牢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这就更加需要通过政策导师向和制度保证,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材、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

5.教师总量不足和教师结构的不均衡发展。2008年我国普通院校在校生规模相对1997年增加了1706万人净增5.42倍,年均增长16.8%,其中专任教师12年间仅增加了83.3万人,净增2倍,年均增长9.7%,专任教师总量呈现较为紧张的状况。普通高校生均比由1999年的13.57提升到2009年的17.27。近年来?通过大量引进高学历年轻教师等途径,使得高校教师学历和职称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凸现,2007年我国专任教师中其有高级职称的为38.2%,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仅占10.2%,与国际发达地区差距甚大,同期美国学历教育全职指导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45.1%,其中教授职称占24.6%,大量低职称的年轻教师会逐步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主力,??教育培训,体系不能及时跟进,将对稳定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压力。

6.教学人才流失呈扩大趋势。由于受年龄、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离开教师队伍人数逐年呈扩大态势。在原有专任教师总量到显不足的背景下,专任教师的大量流失,无疑对现有教学队伍发展的持续挫伤。有资料显示,除去离体因素,2008年离开专任教师岗位人数达6.4万人,是2001年离开人员的1.8倍,达到历史之最。除存在显性流失之外,高校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隐性流失。比如,一些高校教师在不离开本职岗位的前提下,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集中表现在社会机构中兼职过多,或承接了大量横向?项目,或自己办公司,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失使高校教学质量和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三、努力探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营造教学的文化氛围。《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了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之前。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并安排了重大项目。高校要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它内化于大学的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的发展,是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持。要努力在校园中营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先进的教学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这既是实现大学本质功能的需要,也是体现的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抓好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

2.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节代表座谈会上,殷切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也是新时期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努力方向。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素质,肩负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其中师德是首位的、最重要的素质。

3.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针,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有了一流的大学,就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抓好两个重点:一是要着力引进人才,重点是紧紧围绕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领军人物。要从平台建设、组建团队、科研启动费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舞台,使他们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中真正发挥领军作用。二是要着眼于培养人才,制定培养计划、选好培养对象、创造平台条件,通过给任务、压担子,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的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加快专业发展,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造就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善于组织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具有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的帅才、将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海外一流学科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学习深造,促进青年教师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还要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树立引进人才是人才、现有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规划建设。教学科研队伍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扩大教学科研队伍规模,培育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提升教学科研队伍整体水平,仍然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伴随高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优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教学科研队伍、实验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已经构成高校发展的三大队伍支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好三支队伍的分类规划指导,形成以教学科研队伍重点,实验技术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明确各自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教学科研队伍的高水平,无论是教学为主的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都承担着培养人的重任,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高校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必须把教学工作做好,并重视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倡导教研相长,自觉避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的影响。

5.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发展工作。要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教师发展,尤其是增加用于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的预算,加强对教师发展的政策引导和项目引导。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制定和完善教师发展和在职培养培训的相关机制政策。比如借鉴外国大学成功经验,学校设立教师发展或教学研究促进中心,切实抓好教师发展工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可甄选若干有条件的大学,承担高校教学骨干教师和教学骨干管理人员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研修,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教学和教学能力等。

6.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创造良好环境,解除后顾之忧。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细致地深入地关心教师,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有利于广大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大力倡导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积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不怕艰难、勇攀高峰,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坚决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心浮气燥、弄虚作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操守。二是积极营造学术民主、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学术民主,营造公平环境,鼓励推陈出新,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三是要大力提倡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要在继续鼓励教师开展自由探索式研究的同时,引导教师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平台、跨团队流动,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型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处理的工作支持和生活关心的关系。在思想上尊重教师,在工作上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努力发送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问题和医疗及社会保障问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http://2012gzhy.haedu.cn/2012/03/02/1330675532970.html

【2】科学技术部:发挥高校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N]中国教育报2010-03-26

【3】乔建永: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4】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