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反思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与探索

何蓉佳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重庆酉阳409800)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服装产业政策扶持,其中包括《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文件中提出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并且要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步伐,提高我国服装产业自由品牌出口比重的10个百分点。贯彻我国服装振兴计划,需要在中职学校贯彻落实提高“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站在教材角度,紧抓重点,本文将以服装结构设计王燕珍,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教材为对象,分析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

近年我国新课改大力贯彻落实,中职学校开始清晰的认识到教学改革和创新对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在我国颁发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需要我国优化服装产业结构,研发属于本土的服装品牌,提升我国出口服装所占比重。在相关文件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制图中勇于尝试,要求教师学会解析教材,紧抓重点,服装结构在高考中占比也是越来越重。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鉴赏服装水平,具备较高的制图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将权利下发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这样才便于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掌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每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进程,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在开展“服装结构制图”时,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提高欣赏能力,以便学生更快适应我国服装行业的变化速度。例如在讲授教材《服装结构设计》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概念”时,首先需让学生发表自身眼中的服装设计的要素、方法,有的学生认为服装设计要素主要有款式造型要素,有的学生认为有工艺要素,最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学生了解到服装设计要素有设计要素、人体要素、素材要素、缝制要素四个主要要素,服装设计制图的方法主要分为立体剪裁和平面剪裁两大类型。将课堂设计成围绕学生开展工作,听从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对服装制图的独特见解,从而制作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

二、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我国中职服装制图教学必须基于全体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个学校的落实,中职教学逐渐构建为“双向”、“交互”教学模式。服装制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生和教师指导,熟练掌握服装制图的技能。因此要求中职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制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主动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教师有针对性教学,学生主动思考,才可以提高学生服装专业素养。比如在中职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本时,学生除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制图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某种老式样图时,不需要占用学生过多时间,而是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剩余的制图。学生在制图中,由于接受知识程度不同,学生水平有差距,所以教师需要主动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及时给予学生中肯意见,让学生在制图中逐渐找到自信,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解析教材,紧抓重点

中职服装制图教学要提升学生制图能力,保证让学生具备制图技能,不仅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还需要在课堂中紧抓教材,这是服装制图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服装结构设计》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在课堂中全部传授给学生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并且学生掌握程度并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紧抓教学内容,分类并整理教学中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然后由浅及深的传授给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多次讲解,开展“循环式”授课模式,直到让学生全部熟练掌握。例如在《女装人体基本知识》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首先掌握人体是服装结构设计的根本依据,在设计服装前需要了解人体基本结构。人体比例通常以“头高”单位计算,亚洲人身高和头长的比例在6.8—7.2之间。让学生了解女性外形特征,例如颈部长度为5—6cm,颈部向前倾斜度数为19°;肩部与水平线夹角为20°—22°。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制作女装需要了解的知识,便于在制作女装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四、了解学生心理变化

中职学生在学习服装制图的过程中,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服装设计课程主要将事物成品及效果图作为主要依据,突出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学的提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制图能力及服装审美能力。在课堂中要发挥教学授课能力,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是基本要求,只有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范围,才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因此中职在开展服装设计课堂中,具备针对性是尤为重要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可变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服装制图基本理论后,再提高审美能力。班级中每位学生具备的能力存在差别,因此教师需要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情况,设计有层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禁止出现“单一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制定有独特性达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而不是将知识全部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消化。

五、紧抓高考不放松

在中职服装教学模式中,已经形成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标准,高考教学和中职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衔接关系。大部分中职学生会经过深造,其中高考是继续深造的主要途径。在高考背景下,中职服装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固定在常见的服装上,还需要扩宽新的款式,加大服装变化力度,培养学生服装设计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款式绘制结构图,学会利用原型衣服进行变款。为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教师搜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衣服,使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的服装形式拓宽设计衣服的思路。

结束语:

综上,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在中职学校开展的“服装结构制图”中,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在制图中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东华大学出版社王燕珍出版的《服装结构设计》,解析教材,紧抓重点,从课堂和实践中提高学生制图能力,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设计高质量、高水平的服装,从而提高我国出口服装的比重,打造属于中国专属的服装品牌。

参考文献

[1]尹晓霞.《服装结构制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42):234-235.

[2]尹世芳.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与探索[J].职业,2017(21):37.

[3]龚烨.浅谈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