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王怀珍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17)

说说课内容: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了解浓度商(Q)的概念,并能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切实体会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规律的学习过程,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层面:

高中生的求知欲较强,喜欢挑战,在课堂上应采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讨论法,设置层层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信息较多,逻辑推理性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因此本节将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的程序展开教学。

五、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问题:

1.什么是可逆反应?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有哪些?我们经常根据哪些特征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重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2.“定”的多样性

(二)引入主题

学生阅读教材P41联想•质疑模块内容,回答教材问题。

(三)化学平衡常数

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计算P42表中的一组数据,每组代表回答计算结果。

在多媒体表格中逐一填入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提示分析数据,得出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温度(K)初始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

K

C0(N2O4)C0(NO2)[N2O4][NO2]

2980.05000.021750.056500.1468

3330.05000.004880.09011.664

①请计算相应温度的平衡常数。②分析表中数据,判断K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可逆反应:

aA(g)+bB(g)≒cC(g)+dD(g),

无论起始浓度如何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各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的比值。

2.表达式:

①平衡常数(K)的大小与反应限度间有何关系?②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什么?

对于同类型的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的越完全。

1.K的单位:(mol•L—1)c+d-a-b

2.K的书写: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2)对于给定的化学方程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平衡常数的单位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形式一一对应;

(4)固体或纯液体和液态水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因其浓度为常数,可认为为“1”,带入表达式中,可消去。)。

1.什么是浓度商(Q)?它与平衡常数(K)有何区别?

2.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Q与K的大小关系有几种?分别反映了化学反应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

结论:

1.现定义一个反应体系aA(g)+bB(g)≒cC(g)+dD(g)中,任意时刻(状态)时,各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的比值为浓度商Q,即:

2.我们可以结合Q和K的大小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

Q<K反应向正向进行V正>V逆

Q=K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

Q>K反应向逆向进行V正<V逆

(四)反馈练习: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书写注意事项的考察、对K单位的考察、K的计算以及Q同K大小关系对反应方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