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伤心性的启发式教学——跨年级英语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不伤心性的启发式教学——跨年级英语教学之我见

李洪禹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城山小学116000

转眼间,工作已六年有余。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原本小时候朝气蓬勃的孩子到后来竟变得沉默寡言,原本小时候天真纯朴的孩子到后来却变得心事重重,原本小时候自信阳光的孩子到后来却变得自卑胆怯,原本小时候乐于助人的孩子到后来却变得麻木冷漠……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常常用启发式教学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任何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人都知道,男人多数都是粗枝大叶,所以不管在能力上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由爸爸带出来的孩子多数要比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要强。基于生活的原理,我更愿意做一位“爸爸”一样的教师。我带着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年级,处于低段的二年级和处于中段的四年级。

一、寓教于乐,追求低段适龄性启发教学

培养认知的过程需要寻找适合孩子性情的方式才能事半功倍。二年级这个学龄特点的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力也较差,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课堂的灵活多变和生动有趣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我的课堂上,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玩耍。

走进教室,音乐就会响起,我和小朋友们在唱唱跳跳中开启了“玩耍”之旅。二年级的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思维能力也还有待开发,所以对于小朋友的课堂我会经常编排小chant,用熟悉的曲调编排歌曲、实物展示或用简笔画的方式编排小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而正是这种“玩耍”式的学习,激发了孩子的奇思妙想,孩子们回家不但完成了我布置的时装秀,有的孩子还绘制了小女孩,又绘制了各种衣服,给绘制的女孩换装;还有的利用套娃原理,将几个透明的杯子摞在一起,最里面的杯子粘贴小人,往外依次粘贴各种衣服、鞋、帽等,然后通过旋转杯子给小人换装,并用英语介绍:“Itisspring.Itiswarm.Hewearsjacket.Hecanflyakite.”孩子妈妈将视频发给我看的时候,我开始以为是妈妈的主意。孩子妈妈告诉我,这个是你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我们陪伴他一起将小道具完成的。这一刻我深感欣慰,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以致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吗?

玩是一个人的天性,可能你不会学习,但是你一定会玩。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枯燥的文化知识很难被他们所接受,所以,寓教于乐显得尤为重要。将启发式教学通过娱乐的手段进行呈现,进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认知能力。

当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于“玩耍”教学,而对于四年级的大孩子又该如何教育?

二、统分结合,追求中段责任性启发教学

每次我踏进四年级教室的门,班级里的孩子们已经准备好备品,整装待发。开课前我总是会有一个课前记忆能力测验,而测验后的批改环节孩子们从来不用我。每次在我要批改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和我开玩笑说:“老英,你确定你要批改吗?”我说:“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说:“你一个人批我们全班太慢,效率太低。”有的孩子说:“您上课已经很辛苦啦!这么简单的事,交给我们吧!”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我最后也会哈哈大笑说:“那好吧!既然你们看不上我做事,那我就将光荣的使命交给你们年轻人吧!”

积极性的产生离不开合理的角色分配,在我的班级里实行“金字塔”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最高领导为1名小老师,其次是2位科代表,最后是10个小组长。我要做的是批改小老师的小考单,小老师会去批改科代表的,然后科代表批改小组长的,小组长最后批改自己的组员的。批改完的结果再反馈到个人,组里的尖子生再帮助后进生。职位不固定,能者上,弱者下。这种统分结合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使孩子们乐此不疲。这样的方式不仅适用于记忆力测验的批改中,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更喜欢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组内研究、小组间交流、推举展示、集体探讨、查漏补缺。

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课堂是松散的、是随心所欲的、是不够严厉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少看到孩子们眼神里会流露出不安,也不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一道畏惧、迎合、疏远的伤痕。也正是这种“乱而有序”的教学让我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质量检测中一直名列第一。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没有坏孩子,只有心性受到伤害的孩子。心性受到了伤害,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有所偏颇,邪念随之产生。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获取知识、启迪智慧,从而培养、提升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肯定会有烦恼、焦虑、困惑,但这正是我们磨炼心性的好机会。

万物皆有裂痕,因为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教育,就是点亮、点醒和点燃他人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一个孩子也都有被温暖对待的权利。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敢于发现,养其心,修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