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WI、T2WIFS、DWI及增强T1WIFS序列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T2WI、T2WIFS、DWI及增强T1WIFS序列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倪政欣邱光周建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目的:探讨MRI常规序列:T2WI、T2WIFS、DWI及增强T1WIFS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的患者,比较分析横断位T2WI、T2WIFS、DWI及增强T1WIFS序列上肛瘘的显示价值。结果:对于主瘘管的检出,四个序列手术病理符合率分别为T2WI89.06%、T2WIFS84.38%、DWI68.75%以及增强T1WIFS95.31%。结论:肛瘘常规的四种MRI序列,增强T1WIFS序列诊断价值最大,DWI序列诊断价值最低。T2WI序列具有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主瘘管的显示,但对于炎性水肿的显示,还需要借助T2WIFS或增强T1WIFS序列。

【关键词】肛瘘;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78-02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广泛应用,MRI成像能从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截位获得理想的影像图片,充分显示瘘管走向及内、外口显示等重要信息[1]。本次研究旨在讨论各个序列对肛瘘显示的优势与不足,探寻肛瘘检查的最优检查序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肛瘘患者的术前MRI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临床上均表现为肛瘘的典型症状体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年龄21~58岁,中位年龄34.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瘘管内均未注入对比剂,也未做肠道准备,直肠肛管区未放置水囊等物品。采用西门子公司Aera1.5T磁共振仪,体线圈,仰卧位,以耻骨联合为中心。所有患者均采用横断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FS)、DWI序列、以及增强T1WI脂肪抑制(增强T1WIFS)扫描,并统一视野26cm,层厚4mm。T1WI增强扫描: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按照0.2ml/kg的剂量,注射速率1.5ml/s,注射造影剂后60s开始扫描。

1.3资料分析

所有图像经2名副主任医师双盲法阅片,达成一致意见后作出诊断,以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相一致的病例数,计算出手术病理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序列对肛瘘诊断符合率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瘘管的显示情况

T2WI序列检出64例主瘘管,其中48例表现为高信号,16例表现为明显低信号(图1、7)。T2WIFS序列检出56例主瘘管,8例无信号差别未检出(图2)。DWI序列检出47例主瘘管,17例图像分辨率较差且无信号差别未检出(图5)。增强T1WIFS序列检出64例主瘘管,瘘管壁强化呈明显高信号(图6)。

2.2诊断符合率

手术病理符合率分别为T2WI89.06%、T2WIFS84.38%、DWI68.75%以及增强T1WIFS95.31%,其中T2WI的符合率与T2WIFS比较(χ2=0.610,P=0.4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DWI序列比较(χ2=7.933,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WI与增强T1WIFS比较(χ2=1.736,P=0.18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2WIFS与DWI(χ2=4.354,P=0.037)、增强T1WIFS(χ2=4.195,P=0.041)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DWI与增强T1WIFS序列比较(χ2=15.318,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图1~2男,23岁,肛瘘。横断位T2WI序列上7点位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一内口,呈相对低信号(图1);同点位横断位T2WIFS序列内口无显示(图2)。图3~4男,34岁,复杂性肛瘘合并克罗恩病。T2WI序列横断位可见直肠壁轻度增厚(图3);横断位T2WIFS序列还可见左侧肛提肌明显炎性水肿(图4)。图5~6男,29岁,肛瘘。横断位DWI序列几乎显示不出瘘管及内口情况(图5);横断位增强T1WIFS序列可清晰瘘管及内口(图6)。图7~8男,26岁,肛瘘。横断位T2WI序列上9点位可见低信号的瘘管(图7);同点位横断位增强T1WIFS序列上虽然可见一点状强化灶,但没有T2WI上显示清晰。

3.讨论

目前肛瘘MRI常用检查序列为:T1WI、T2WI、T2WIFS、DWI以及增强T1WIFS序列[2]。本组研究发现,增强T1WIFS序列较T2WIFS和DWI序列诊断准确率高,与后两者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多数学者认为增强T1WFS对于肛瘘的诊断价值较其他序列更高的结论相符[3]。DWI序列由于其信噪比差,组织分辨率差,其诊断价值最低,可以不作为常规检查序列。对于对主瘘管的显示,T2WI序列具有高的检出率,当瘘管内有脓液,呈相对高信号,若瘘管内无脓液,由于其瘘管壁主要以纤维肉芽组织为主[4],呈低信号,在周围高信号脂肪间隙的背景衬托下,形成明显的信号差,达到与增强T1WIFS一样的检出效果,可以较快的发现瘘管位置,内口的定位(图7)。但是,如果肛瘘伴有内、外括约肌炎性水肿,特别是克罗恩等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肛瘘时,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在T2WI序列上呈等信号且无法发现,还需要借助T2WIFS或增强T1WIFS序列诊断(图3、4)。此外,对于内口及分支瘘管的显示,T2WI序列优于T2WIFS序列,与增强T1WI序列无明显差别。对于脓肿的显示,四种序列显示一致,可以达到100%的检出率。同时,研究中发现T2WI序列既可以通过发现高信号的脓液,也可以通过低信号的瘘管壁对比衬托下发现瘘管。增强T1WIFS序列上的高信号强度与瘘管壁上炎性肉芽组织成分多少有关,当肉芽组织占主要组成时,瘘管壁强化明显,肛瘘轮廓显示清晰,当纤维组织含量较多时,其强化程度较弱,对于瘢痕瘘管或细小分支瘘管的显示不及T2WI序列(图8)。

综上所述,对于肛瘘常规MRI检查,增强T1WIFS序列诊断价值最大,不仅能够较好地显示内外口情况与瘘管走向,而且对于细小分支瘘管的显示以及直肠或括约肌水肿等情况。DWI序列诊断价值最低。T2WI序列具有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主瘘管的显示,但是对于炎性水肿的显示,还需要借助T2WIFS或增强T1WIFS序列。因此,对于那些肾功能不全、无法接受Gd-DTPA增强检查的患者,可以选择T2WI联合T2WIFS序列,避免由于造影剂造成肾源性纤维化等不良结果的风险[5]。

【参考文献】

[1]王新岭,张善宏,韩磊,等.磁共振成像对肛瘘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569-1571.

[2]胡道予,王承缘.MR不同序列成像诊断肛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66.

[3]张勇.磁共振T2WI压脂及T1WI压脂增强序列在肛痈及肛漏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32-33.

[4]姜胜东,缪锦芬,张家辉,等.LAVA增强MRI检查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2-1324.

[5]马春忠,高继斌,等.含钆MR对比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