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朱琳1,2胡珊1王真

朱琳1,2胡珊1王真3

(1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34000;2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334000)

(3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334000)

【摘要】目的:观察抗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在我院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A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型再障(SAA)24例,慢性再障(CAA)2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单用CsA治疗),B组(ATG联合CsA治疗),比例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CA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1%,SA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CAA组明显高于SAA组;CAA患儿中接受A组治疗27例,总有效率为81.5%,接受B组治疗1例,总有效率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SAA患儿中接受A组治疗总有效率25.0%,接受B组治疗总有效率75.0%,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G联合CsA治疗儿童SAA疗效佳,可以作为缺乏合适供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首选。

【关键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24-0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是儿童血液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2]。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昂贵,配型困难,多数患者选择免疫抑制治疗。现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AA患儿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87例AA患儿,其中接受治疗并且门诊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儿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0.4~15岁,中位年龄6.5岁。按2001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3]分型,分为重型再障(SAA)24例,慢性再障(CAA)2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单用环孢素(CsA)治疗,B组:CsA联合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r-ATG:(法国赛达药厂生产)2.5~5mg/(kg·d),静脉缓慢滴注12-18h,连续使用5d,期间适量应用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等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

1.2.2CsA:(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3~5mg/(kg·d),分为2次口服,监测血药浓度,酌情调整CsA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至少使用3个月,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见效后逐渐减量至0.5~2mg/(kg·d),继续维持使用3个月以上。

1.2.3雄激素:均辅以安雄40~80mg/d,分2次口服,取得明显血液学改善后,逐渐减量,减至半量,维持3~5个月后停药。

1.3疗效评价

按《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4]:(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男>120g/L,女>10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80×109/L,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2)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3)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改善,不需要输血,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增加30g/L以上,并且维持3个月不下降;(4)无效:症状和血象无明显进步。前3项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治疗效果

52例患儿随访终点时间为2011年6月,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4~83个月)。CAA组与SA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50.0%,CAA组明显高于S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52例患儿总体治疗效果[n(%)]

3讨论

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主要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来减少机体造血负调控因子,以解除这些调控因子对造血细胞的抑制及破坏,目前被认为是最佳替代治疗[5]。目前研究[4]认为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AA可以获得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较之前CsA单药治疗效果更佳。梁欣荃等[6]研究证实,ATG联合CsA免疫抑制治疗对于成人SAA疗效显著。我们本次研究中,52例患儿平均随访34个月,CAA组与SAA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82.1%和50.0%,CAA组高于SAA组。28例CAA患儿中接受CsA单药治疗27例,总有效率为81.5%,接受ATG联合CsA治疗1例,总有效率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该组中ATG联合CsA治疗的病例仅有1例,所以不排除统计误差。而24例SAA患儿中,CsA单药治疗的有效率25.0%,ATG联合CsA治疗有效率75.0%,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药治疗。这与国内报道[7]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ATG联合CsA治疗儿童SAA疗效佳,适用于缺乏合适供体或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

参考文献:

[1]谢晓恬.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5):1141-1143.

[2]乔晓红,谢晓恬,石苇等.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循证医学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5):1155-115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7):422-423.

[4]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7,12(5):236-240.

[5]谢晓恬,赵惠君,覃大卫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5):1134-1137.

[6]梁欣荃,符丽梅,祝平安等.ATG加CsA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6):66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