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王旭

辽宁省丹东市水电六局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局辽宁省丹东市1182000

摘要: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采用合适的灌浆施工技术才能符合地基加固和防渗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的灌浆施工目的,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关于防渗、加固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技术;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处理手段是需要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参与的,以人为的特定手段来弥补天然条件的不足,借此来改变建筑基地的抗渗性、安全性、稳固性等。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隐蔽处理,所以这就要就要严格的遵守工程的既定方案进行施工。而灌浆技术就是水利工程要严格控制技术水平的一种施工方法。那么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究竟是怎样应用的呢?在下文中我们将进行详细的阐述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1灌浆的原理与要求

1.1灌浆的原理。灌浆的原理是通过钻孔将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根据一定的要求,通过压力进入到地底位置,使得整体得到优化,凝结并具备强大的整体性,灌浆的作用可分为帷幕灌浆、凝固灌浆、接触灌浆、补强灌浆和裂缝灌浆等。

1.2灌浆操作要求。灌浆也有一定的要求,接触灌浆是为防止混凝土坝与基岩斜坡面脱离而进行的灌浆。具有加强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抗滑稳定性和坝基防渗性能等作用。一般要在坝体与基岩结合部位的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以后才进行灌浆,以防混凝土冷却收缩而将缝面拉开,达不到灌浆预期效果。灌浆材料和压力与固结灌浆相同。

2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段的施工可以根据一般的经验以及灌浆试验成果等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充填物的有无实行相关的施工技术,一般来说,在没有充填物的条件下施工更为简易,如果在有充填物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不同岩溶的不同特点采用合理的施工手段进行施工,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难度。

首先,高压旋喷灌浆。这是高压喷射灌浆中的一种工艺,其特点是:可以穿透已竣工完成的地基,对其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占用地上水利工程施工工作面小,而且不会对基础上面的结构造成任何破坏,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强,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

其次,高压水泥灌浆。当采用高压灌浆进行岩溶地段的施工时,为了达到使填充物挤压密实,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渗性的目的,一般运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来处理岩溶。此外,由于高压灌浆还具有劈裂性,它能使水泥形成条带状穿插在地下,形成网格状态,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整体稳固性。

最后,灌浆施工技术在浅层和深层含泥岩溶中的运用。浅层含泥岩溶通常埋藏较浅,或是裸露在外,那么在进行基础灌浆施工前,必须先把填充物挖掘出来,然后用水泥浆回填,再进行灌浆处理施工。当岩溶埋藏达到50米以上时,称之为深层岩溶。深层岩溶在使用花管法或旋喷法等不能奏效时,可以采用灌浆施工技术,使填充物受到挤压并固化,然后在岩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则进行钻孔灌浆施工。

2.2灌浆施工技术在大量吸浆情况中的运用

在一些特殊地段,会出现岩缝大量吸浆的问题,对灌浆施工造成很大的困找,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灌浆施工对策来克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地层结构条件会导致水泥浆从附近的地表溢出或者沿着某一个固定的通道逐渐流失,该问题的解决应采取以下对策:

(1)限流措施。对于大量吸浆情况下的施工,应将注入率控制在10~15L/min,降低浆液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促使其较快沉积。当注入率显著降低时,在将注浆压力升高,直至灌浆完成。

(2)降压处理。降压处理的操作方法是,等待浆液凝固后再恢复灌浆操作,此外,有必要时,还可采取自流方式进行灌注。

(3)多次灌浆。多次灌浆也称间歇性灌浆,指的是以一定的灌浆时间或者灌浆数量为标准,达到标准后中断灌浆,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灌浆。等待时间应视施工条件和工程需要而定,但通间歇时间不能超过2~8h。

2.3岩溶地区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应用

在岩溶地区,基础处理基本是依靠施工人员多年的基础施工经验或者是借鉴类似工程的建设来进行的。在此类地区的基础施工主要有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和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其中对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的技术性要求更高。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法则取决于岩溶的深度及大小。

2.4灌浆施工技术在渗水环境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要严格考察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建设现场要尽量避开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如果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施工,施工过程会出现许多诸如漏水等严重问题。并且出现问题后利用常规手段解决问题存在较大的困难,并且投资巨大,效果不显著。因此,为避免漏水问题的出现应当采用全新的方法进行处理。

3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措施

基础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是水利工程中极为常见的。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或参照同类工程进行判断,基础出现严重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建设选址不当。水利工程建设选址不当的主要表现为在可溶性岩石地区进行选址并建设水利工程。针对这种情况普通常规的灌浆技术已经不在适用,因此必须采取其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基础灌浆。

3.2严重漏水时的灌注措施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水利工程灌浆施工中因溶蚀而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溶沟导致的大量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常规的灌浆方法,不但施工成本高,而且工程质量难于保证,这时就必须采用以下几种特殊方法:(1)模袋灌浆法。模袋灌浆法的优点就在于其有着较强的耐磨性,且模袋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尼龙、聚丙烯等。运用模袋灌浆法的好处就在于其可以很好地束缚水泥与沙土,确保水泥与沙土不会流失,而且,其可以起到很好地溶度阻塞作用。在使用模袋灌浆法的时候,水泥砂浆必须装在模袋里面,因为模袋空间较为狭小可以使水泥砂浆之间产生挤压,从而使水分流失,以便降低水泥砂浆的含浆量,并提升砂浆的凝结速度。(2)双浆液灌浆。水泥浆液及速凝剂通过两个不同的灌浆管进入混合器后,经过充分混合后,在凝结前进入孔洞底。操作时必须控制浆液的扩散距离,有效地控制灌浆,在避免材料浪费的同时又能提高防渗体的强度,达到堵塞大漏洞的目的。(3)充填级配料。就是在孔口用稠水泥浆充灌粗砂及砾石,充灌的砾石粒径应当从小到大。如若充灌粗砂和砾石没有效果,可采用级配料包括砂、砾石及土等粗细不均颗粒混合的浓水泥浆灌注,它能形成自然的反滤层。灌入的材料和数量应根据科学的判断而决定。目的是希望在窄缝处形成“架桥”,将缝隙在中途堵住,而形成反滤层,最终将缝隙堵死。

3.3摄像检查

为了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掉钻、塌孔、无压无回大漏浆的孔段是否属于地质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认定工作。根据工程需要和文件要求,对此类特殊孔段进行数字摄像检查孔内地质构造情况。在钻孔过程中未出现掉钻等异常情况,但是吸浆量异常巨大却仍未明显改善吸浆率和灌浆压力的孔段,亦需要对孔内进行摄像检查。

4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其质量的优劣将会我国的民生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水利工程优秀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平的,不仅能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更有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建设企业,应充分了解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要点,认真分析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不同情况下所学的工艺技术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得到提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作出以下分析。

参考文献:

[1]雷任庆.浅谈灌浆法在加固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技术[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1):38-39

[2]刘湘成.试论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企业.2010(9):37-38

[3]彭彦涛.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安全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2(2):288

[4]马振军.论水利工程中岩基灌浆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5):

[5]李仕勇.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0(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