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研究

赵盼盼

——以外语课堂上的一次师生冲突为例

赵盼盼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们共住同一个地球村,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文化休克的现象也屡屡出现。本文旨在通过外语课堂上一次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师生之间的冲突,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六个途径。

关键词:文化;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途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更加普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交通的便捷,让世界变小了,出国留学或者出境旅游成为一种大众的时尚,人们走出国门,领略多元文化的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说,你在泰国旅游,像在国内一样摸一个小孩儿的头来表示亲昵,小孩儿的父母会很气愤,你却不知道为什么。或者你在美国留学,和别人聊天套近乎时,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等,聊天就此中断了,你会一头雾水,觉得国外的人怎么这么奇怪?在中国,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国外却屡屡碰壁。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虽然如此普遍,但是并非人人都懂跨文化交际,那么怎样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1.跨文化交际概述

世界上的文化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其广泛的概念,包含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学者给文化下过各种定义,其中广泛使用的是泰勒的文化定义,他认为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世界上的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经常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学界采用比较多的是胡文仲的定义,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起,随后在欧洲得到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历史却比较短,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学引起大批学者的关注,相关著作和论文越来越多。在当今时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案例分析

案例:这是综合英语课,授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位加拿大籍教师,听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50个成年学生。第一节课,教师展示了classrules,并要求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classrules有十条,其中有一条是“Studentsmustbequietunlesswhentalkingtotheteacherorcontributingtogroupwork”。

上课的时候,学生之间会有小声地交流(比如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会无意识地向旁边的同学询问),但是,不管是何种情况下,教师都会制止并不停地说“pleasebequiet”。另外,学生回答问题时,通常会习惯性地站起来,教师第一次会说“don'tstandup”,如果还有同学站起来,会让班长不停地翻译“don'tstandup”。有次下课时,教师跟几个学生聊天,问为什么学生不积极?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说?

第三次上课时,大家在做一个书上的讨论。时间到了,教师问有没有学生主动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学生甲回答问题。学生乙因为刚才讨论时间不够,所以,一边听同学的回答,一边把刚才讨论的对话补充完整。这时,同桌丙在向学生乙说怎么补充以及要补充的具体单词。与此同时,教师看见学生乙在talking,向她走来,并要求班长“givemeareasontoletherleavetheclassroom”。由于班长坐在第一排,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不知所措。教师很生气,继续跟班长说“givemeareason”。后来还是没有说出来,教师就让大家“haveabreak”。他坐在教室后边,虽然是说下课,但是大家也不敢干什么,就很紧张地待在教室。

上述案例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有绝对的权威。在中国,学生回答问题起立是对教师的尊敬。中国的课堂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是被动地接受,有时候听不懂会小声地问同桌,学生一般都不太积极主动,怕自己说错,觉得很丢人。而在西方教育文化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畅所欲言,哪怕是直接指出教师在课堂的错误也是正常的。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3.1文化无优劣之分,尊重不同的文化

每个国家、民族、种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是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不仅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知识文化,还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交际文化。每种文化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的反映,所以,文化无优劣之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既不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觉得国外的什么都好,看不起本国文化,也不要唯我独尊,排斥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优秀文化,更不能以经济来断定文化的好坏,认为经济发达文化好,经济落后文化差。

上述案例中,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文化都是其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尊重它们,看到它们合理存在的地方。

3.2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客观分析文化差异

世界上的文化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呢?我们要想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要了解外国的文化知识,并客观地分析文化差异,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观看外国新闻、实事评论,欣赏外国电影和图片来提高文化修养,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的敏感意识,从而知道什么语言和行为是恰当的,什么是禁忌。

上述案例中,如果师生都能够真实地了解对方的教育文化并能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者学生能了解西方文化中Dosaysorry的使用,没准这场摩擦就不会发生了。

3.3学习或掌握外国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并反映文化。而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外语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力保证,具备使用一门或者多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外语的使用可以增加个人的交际策略,拓宽思考的角度。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外语知识,才能增加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砝码,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概率。

上述案例,教师不会说中文,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是很熟练,所以,他们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误会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知道彼此的想法,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4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并能灵活运用。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主要有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等。灵活使用交际策略是为了让学习者克服中介语资源的缺失的困难,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交际者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成功地进行。

上述案例中,如果学生能够采取一定的交际策略,比如描述,解释一下原因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误会消除,皆大欢喜。

3.5遵循情感原则,移情原则,双向性和辩证性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在陌生的环境中或对于对方的猜测担忧过多,会引起极度的紧张和焦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如过度紧张时表达语无伦次,浑身颤抖。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冷静处理,不要着急,不要乱了阵脚,更不要急着做出判断。

移情原则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这样能帮助我们克服文化和认知上的偏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基于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换位思考。

双向性原则和辩证性原则是任何交际中都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更要牢牢地把握和运用。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产生矛盾和冲突,不要直接指责对方不礼貌或者不尊重人,而应该双向归因,辩证思考,既要找自己的原因,也要找他人的原因,既要分析主观原因,也要分析客观原因,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不要让误会越来越大。

上述案例中师生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学生如果一味地觉得教师有问题,如此粗鲁冷漠,没人性,完全不考虑中国的本土文化,那么师生之间的裂痕会越来越大,学生会厌恶教师甚至排斥他。同样,如果教师觉得都是学生的原因,中国学生没礼貌,不尊重人,太笨,那么教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课程越来越难以继续。但是,如果双方都能反思一下,站在对方的角度辩证地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并做一些改变,师生关系会越来越融洽,课堂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

3.6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

人类交际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一直以来,言语交际被公认为是主要、最有效的交际方式,但是,在实际生活的成功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估计,社会交际中言语传达的信息不超过30%,而另外的70%都是以非言语交际的方式完成的。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像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或者倒茶时,客人会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表示感谢,但是,同样的动作在北方则是表示十分不耐烦。所以,如果不懂得一定的非语言交际文化,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带来交际上的失败,甚至会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失败。

上述案例中,教师看到学生上课在小声说话,如果做一个食指放在嘴边表示“嘘”的动作,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不好意思。像上述教师的处理方式,会使爱面子的成年学生很没面子,觉得很丢人,其他学生上课时也会紧张,不敢说话。

4.结语

语言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未来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只有在平常的点滴积累中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增加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真正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全辉霞.全凤霞.了解交际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50-51.

[2]刘蓓,王蕙.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商品与质量,2011(1):33.

[3]李瑜.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技教育创新,2007(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