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制作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制作要求

林梦瑶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调查性报道又称“揭丑”报道。它是西方国家报刊上的一种特殊报道形式,专门用来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大企业的罪恶勾当以及黑社会的内幕等等。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类型;特点;制作要求

调查性报道的类型

调查性报道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大致分为矛盾冲突,社会问题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公共政策问题,非正义、非预期的或操作严重的时间或情况有长期、深远影响的变化、趋势或事件,位居公共信任职位的(公共官员、商业领袖、医疗职业者、学校教师、新闻记者等),有历史意义或非常罕见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1报道内容是揭露性的,旨在暴露政治、经济、司法领域的问题和有组织的犯罪行为,揭露社会弊端(揭露性).

2是一种深入详尽的报道,属于深度报道新闻的一种。不仅要揭示问题的结果和造成的危害,而且要暴露其生产的原因和事件产生的详细经过。(详尽、分析性)(科学性、调研性)

3依靠记者和编辑部发现新闻线索并进行深入调查而做出的新闻,因此在选择报道目标上有自主性的特点。(自主性)

4是一种篇幅长、分量重的报道,往往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影响性)

5一种费时费力的报道,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耗时性)

6是一种风险大的报道,调查性新闻由于重在揭丑,必然会危及一些人的利益,采写这种新闻的阻力很大。(风险性)

调查性报道的制作要求

首先,做调查性新闻最基本要求就是要真实,一定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相关调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

选题的新闻价值要高,调查性报道的选题十分广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都存在需要调查的问题,因此要遵循因此要选择新闻价值高的题材来进行报道⑴选择具有反常性问题,这里并不是指的奇闻异事,而是具有冲击性的社会问题。如“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绿色染料炒制全国名茶》(2)选择具有时效性的问题,调查性报道往往是事件在前,调查在中,报道在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不能就此降低调查性报道的时效性。(3)选择具有显著性的问题它是指人物、地点、事件是突出的、重要的。

调查要深入,挖掘事实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力量来源,通过调查一步步深入推进,不断呈现更深层次的问题,获得多源印证,要“素材链”防止片面与孤证。

叙事要完整:调查性报道一定要客观、全面、真实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否则可能会被误解或断行取义,所以叙事必须相对完整,更注重那些事实被掩盖和记者对此的追踪和剖析。

逻辑要缜密: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通过分析调查逐步逼近事件的真相。因此,在调查报道内应该对事实进行缜密的分析,切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推理。

言辞要有度:调查性报道要多用事实及当事人的直接言辞,减少主观主义议论,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绝,不能上纲上线地下结论。

文章的写作不能背离调查性报道启发、警示的主旨。

要有舆论引导力:引导公众理性认知社会热点,观点富有建设性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