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刘波郭光云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马店小学266314

摘要:有人曾说:“智育抓不好,便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便出残品;而德育抓不好,就出“危险品”。是啊,对于“人之初,无善恶”的小学生,如何从小在他们的脑海里灌输济世为国的崇高理想和服务社会的优良思想,我认为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育学生不仅是教其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其如何做人、明理、知礼,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全局中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精彩导入,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环节就如一篇文章的开头,要引人入胜。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开头,精彩导入,往往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果,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将学生吸引住,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如前年本人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时,往往采取“闲聊”的方法(如《不比吃穿》、《主动认错》);讲叙故事的方法(如《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拾金不昧》);设置疑问法(如《珍惜劳动成果》、《刻苦学习》);情感渗透法(如《祖国的钢铁长城》、《爱护有益动物》)等这样一些方法导入新课。实践证明,采取这样一些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开头就能让学生初步明白课文的道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德育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如当今的文化市场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出现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就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白了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待学生明白了课文中讲明的道理后,教师这时应及时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其情感,使学生能把认知转换成日常生活的准则,以支配自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吕俊霞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