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黄进泉

黄进泉(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广东五华514400)

摘要:数学建模素养主要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以及情感维度三个部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提出的素质教育改革需求,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通过对本校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092-01

1调查分析

在全新的课改背景下,数学建模素养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为了让高中数学教师掌握科学的建模素养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特进行了实际调查。从本校高中生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3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为:

在对30名高中数学教师“您对数学建模素养的了解程度为?”,表示非常了解的占25.9%;表示了解的占38.9%;表示不太了解的占31.5%;表示完全不了解的占3.7%。在“您对数学建模与实际数学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的调查中,有29.6%的教师认为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61.1%的教师认为二者有关系,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可用可不用;有9.3%的教师不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关系。

由此可知,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对于建模素养的认知层面较低,缺乏足够的重视度,缺乏有效数学建模素养培养手段,因此影响了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质量。

其次,在对200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结果如下:在对“数学建模模结果的理解”中,有2.0%的学生认为模型结果是唯一的;40.5%的学生认为模型结果虽然是唯一的,但是答案有很多种;29.8%的学生认为模型结果不唯一,答案是不变的;还有27.7%的高中生认为答案和结果都不是唯一的。在对“数学建模与数学学科之间关系的理解”调查中,17%的学生认为二者存在直接的关系,并且了解存在着哪些关系;56%的学生虽然赞同二者之间存在关系,但是却不知道具体存在什么关系,认识比较模糊;27%的学生不赞同或根本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关系。

由此可知,当前高中生对于数学学习与建模之间的关系了解程度不足,认知、知识、情感维度都不足,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上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建模素养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

2培养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2.1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对建模素养的重要性认识

数学应用与建模活动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数学应用与建模教学中,必须拒绝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教师、教材、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要能够组织、引领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控制和完成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2.2掌握数学建模过程

建模素养是数学思想、学习方法、数学知识的集成,为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呈现提供了媒介,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性。而数学建模的过程主要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建、模型求解、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评价与应用几个流程,教师在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中需要逐层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数学模型构建中找出问题,并将其简化,借助相关程度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假设、重构、验证、评估的过程,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掌握数学建模的技巧。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高一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要求较低,需要掌握生活数学语言概括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典型问题的解决能力,不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以问题结构的检验能力等。而对于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教学标准需要适当提高,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2.3加强课堂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除了算数没有别的用处,认为学习数学纯粹就是提高计算能力,根本与实际问题结合不起来。而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和高考也确实如此,基本上就是搞难题,搞偏题,让数学成为演题、运算的过程,无法与其他学科联系,导致高中学生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用处。但是,事实上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与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问题都紧密相连,比如:家庭收入、银行存款设计为盖房成本、人口控制求最值问题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后,使得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就会想起数学,就会觉得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是最接近于生活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4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成长

数学应用与建模活动是一种深度学习,它要经历诸多复杂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还可能用到未知的知识,等等,这些都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否则将会半途而废。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应用与建模教学中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

2.5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首先,需要让数学教师认识到数学建模素养对于课程教学质量以及高中生数学学习质量提升的意义,从主观思想上纠正数学教师对建模素养培养的错误认识。其次,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学建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通过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更好、更快发展。

结语: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导致学生缺乏知识应用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J].刘东升.中学教研(数学).2017(08)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J].张黎.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9)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林小青.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4]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高中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为例[J].吴静文.学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