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探究与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新教材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探究与开展

何芝弘

何芝弘(福清第二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位置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行地理新教材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教材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编排了大量能充分体现教改精神的“活动”内容,使“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在学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课堂上师生关系如“猫鼠”,学生大气不敢出,谨小慎微,或者师生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状况。新教材地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开展,是促成这种角色转变的有力手段,有利于形成“民主式”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实现由“驯化教育”向“解决教育”的转化,有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本人经过教学实践,现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就中学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教学谈点粗浅看法:

1.新教材大量呈现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活动”教学提供了自由开放的空间

在地理新教材的编排中,删除了原教材正文中的“繁”、“难”以及教学成人的内容,增加了大量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其结构主要由文字系统、阅读材料和学生活动三部分组成,其中“活动”内容占了近一半篇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许多地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以初一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为例,在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经线和纬线时,正文部分只说明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而关于经度划分、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划分和纬度划分、变化规律以及南北半球划分等重要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活动”来完成的。大量的“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活动”教学提供了更为自由开放的空间。

2.重视地图教学,加强图表教学、动手实践,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是“活动”内容具有教学性的前提条件

在“活动”内容中,有一大部分是地图,还有一些题目虽没有图象,却也需要依靠地图才能作答。这些“活动”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用图、制图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中图象系统的重要性。例如:比较两副图大小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所表示的范围、比例尺、内容详略情况,就要认真通过读图、比较、分析才能完成。在“活动”内容中,还有一部分统计图表,如“柱状统计图”、数据统计表格、“百分比统计图”等,要求学生通过图表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以培养他们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等能力。同时,“活动”内容最具特色的是增加了一部分要求学生动手或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题目,而且地位突出。例如,要求学生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型模型,让学生实地调查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等,充分体现了培养提高学生地理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适应“社会性”发展的新要求。“活动”内容中另有一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例如,针对如何开发与保护北京市的四合院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等。以上这些特点,是“活动”内容具有教学性的前提条件

3.学生“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性,是“活动”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

地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把学习内容融合,渗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达到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增长经验的目的。地理教师在应用“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把握好“活动”切入的时机,使“活动”具备教学指向性,即“活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贴近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延伸和拓展,满足开放性教学要求等。而脱离了教学指向性的“活动”,是不能进入课堂的。

4.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组织好学生“活动“的关键

认真学习课改精神,改变教学方式和技能,熟悉地理新教材,加强备课,再结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教学基本功,是地理教学中成功组织学生“活动”的关键。

4.1学习课改精神,认识课改重要性,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树立以育人为主的理念,把教学重点从教材转移到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摆脱“单方面教”的痕迹,没有真正注意学生的需要和认知规律。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相互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中,教师不可高高在上,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课堂保持安静上,而是应该深入到各学生小组中,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在班级中不太活跃的学生,要关注他们在干些什么,要把发言的机会让给这些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2熟悉教材务,加强备课,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环境,备教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保证学生“活动”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少了,但并不等于教师的备课量少了,恰恰相反的是教师的备课量增多了,教师应该对该“活动”课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

综上所述,地理“活动”教学主要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设计“活动”方案,将地理教学[过程寓于“活动”之中。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等特征,是“教师中心型”教学向“学生中心型”教学转移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地理新教材的“活动”教学中,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好好去尝试和探索,最在限度地发挥“活动”教学的内在潜力,做到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水平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