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手段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手段与创新

刘伟娜

北京京城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03

摘要: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区域化、复杂化,使得我国环境管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地解决大量涌现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诸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并具体应用于管理实践,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本文探讨了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手段与创新。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基本手段;创新

1环境工程概述

所谓的环境工程就是研究以及从事防治环境污染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的环境要求,同时,这种环境要求还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环境工程活动。环境工程管理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将环境管理系统上升一个层次,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环境工程活动不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注重实施环境工程所付出的成本。要保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

2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自从进入了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使得我国的环境遭受了很大的污染,各个城市纷纷涌现雾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给我们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转变这种现象,环境工程应运而生,对环境污染源的治理投入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保护环境最理想的途径是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造成的污染是当前最主要的污染,而它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污染物一般是未能利用的原材料或副产品、产品。工业上加强生产管理和革新生产工艺,政府运用立法和经济措施促进工业革新技术,是防止环境污染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从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看来,其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稳定生态平衡具有很积极的重要作用。

3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环境工程管理体系有待更加完善

由于普通大众的环保观念还不够深入,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监督力度不够,使环境工程的管理工作遇到很多阻碍,很多环保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其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一般化管理较多,但是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还尚有缺失,还尚未形成固定的工作体系。

3.2缺乏对环境管理的意识

对环境管理在意识上的淡薄,和对实验室的自动化方式认识较少,人们从心理上没有形成这方面的观念,对进行该工作将是一个较有难度的挑战,然而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没有在这方面的监督,也成为了该工作进行的另一道关卡,很多制度的制定只是一纸空字,例如一些制度,压根就没有实行,甚至说根本就是脱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效果也不会理想。

3.3环境工程管理缺乏监管

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与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可以得到保障。

4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及其创新

4.1提高环境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我们应将如今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不断完善相关工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引进先进的观测技术和统计软件逐步实现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将人力资源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投入到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其次,高效利用质控图观测数据的稳定性,比较直观的记录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显示有效性高的数据,并判断被控过程的特性。还可以将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照,统计整理并进行分析,寻找其变化的较为固定的规律,提高数据的稳定性。

4.2加强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

在环境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环境的评审力度和监督力度,污染环境很容易,但是改善环境很难,因此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评审要求和监督制度来规范与环境污染有关企业的种种行为,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的企业进行关闭或者整改,使环境保护的评审力度加大,并且使各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环境工程管理的工作。

4.3开放式管理手段

环境管理手段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与创新,建立起开放式、动态化的环境管理模式,这样才有助于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环境管理中坚持开放式原则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大量涉及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末端治理技术、绿色化学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开始进入产业化并产生出实际效益。因此,只有在开放式的理念和思路下,进行环境管理手段的创新,才能汲取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有效地推进我国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建立完善的环境技术支持体系,保证各种环境技术的多向传递和有效转换,以促使环境管理真正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4.4实现一体化环境管理

加强一体化环境管理,是宏观和微观管理的结合点,是兼顾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项工作重点的切入点。从总体上讲,实现环境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同时,通过一体化管理,能够对一些具有潜在影响的、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行宏观层面的统一部署,积极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给区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5加强规范化管理

在环境管理中实施规范化管理,一是要积极倡导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特别是环境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规范管理模式,大力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努力推进管理内容和方法的标准化、定量化水平。二是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管理标准,做到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以公平和效率取代传统的随意性管理,树立环境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强化政府环境行政的规范化,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引导和管理力度,改革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环境和资源成本核算制度,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型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环境管理高效、有序地运行。

4.6完善环境工程的管理系统

完善环境工程的管理系统要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之中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相结合,将这些城市、企业的成功治理作为参考从而寻找出治理环境的正确且有效的途径。同时应该与具体的建设及改造目标充分联系起来,环境建设和改造目标是环境工程管理的基础,且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有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4.7高度重视环境人才培养,利用多种途径促进成才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我们要结合具体国情,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

4.8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完善相关环境立法

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其对身边环境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同时政府还要提高关于环境保护相关决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进一步完善相关环境的法律法规,构建成相互链接的整体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这样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全面提高环境工程管理的水平。

5结语

环境工程管理是在全球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兴起的,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在生产和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保障。实现环境管理手段创新要坚持开放式、人本化和整体性管理原则,加强一体化管理、区域化管理、协调控制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环境管理手段创新的具体思路。

参考文献

[[1]方雪飞.探讨环境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低碳世界,2016(07):7-8.

[2]梁巍巍.浅析我国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1):134-135.

[3]袁海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