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探索

◆张得强

◆张得强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中学731707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文精神的呼吁,使得中学语文界对古典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视。2012年最新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古典诗词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存在困惑较多的一个领域,经过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多所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调查后发现,古典诗词教学在初中里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首先,教师和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只注重一些考试中经常会考的名篇名句,而且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忽视了古典诗词本身所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内在美对人的感化与熏陶作用。其次,是对古典诗词的认识,教师认为古典诗词难以教授,教学难以出效果;学生觉得古典诗词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使得古典诗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次,就是教师本身在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观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教师逐字逐词的翻译,使得有很美意境的诗歌变成了一堆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有的老师甚至觉得古典诗词在讲授上很难下手,于是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背诵一下,看一下参考书就过去了;还有些老师在多媒体上讲授古典诗词时,放了好多图片,还播放好多背景音乐,以至于整堂课下来变成了美术音乐课,等等。

在这里,主要针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通过一个一线老师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个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路子,期望能为今后其他与我有相同困惑的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明晰方向。

《说文》三上《言部》这样解释“诗”:

诗,志也。从“言”,“寺”声。

这也就是说,诗是言志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第197-198页中说到:“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这给笔者一个启发,我们教师是否可以从诗的特点出发,来找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

要想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出效果,首先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引路人,作为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者,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和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也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撞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1.提高人格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教师是学校里最主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校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应时时刻刻以自身的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力量,有深刻的思想和广阔的胸襟,才能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与诗人的思想情感相互沟通,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化,使得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同时,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之中,让学生学会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诗人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以诗意的心态去参与生活,并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现生活。2.转变旧有的观念。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转变旧有观念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去探索问题学习知识。在古典诗词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阅读量,使学生主动地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加深对作品的内涵理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带领学生实现与古典诗词的对话,让学生成为诗歌鉴赏的主体。3.不断学习诗歌,加强诗歌的阅读和积累量。教师要注重自身鉴赏能力的提高,丰富诗歌理论必备知识,这样就能够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表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吸引学生。

其次,就是根据童庆炳先生所说的诗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1.根据诗歌的凝练性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关键词、关键句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整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要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里写景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鉴赏的时候首先就要抓住“直”、“圆”二字。2.根据诗歌的跳跃性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作品中的动作、形象、图景等间断的几个事物串联起来,这样有助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反映的生活。3.根据诗歌的节奏韵律性特点,在教学中要把吟诵作为一个重点。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诵读的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王夫之说过“以诗解诗”。就是在鉴赏某首诗或者某句诗时,我们可以用另外一首诗或者一句诗来解释这首诗或这句诗。比如:理解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就可以用毛泽东的“鹰击长空”、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和郦道元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来理解,这些句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物乃人之化身,也就是说物的情感其实说的是人的情感。针对“以诗解诗”,我们还可以想到把两首或者几首诗放在一起作比较鉴赏,其实这也是“以诗解诗”。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体悟意境、与历史对话的教学,是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修养和情操的必经之路。面对不理想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教师不能只埋头于教案,而要始终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大胆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研究!多探索!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