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微创术治疗腋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小切口微创术治疗腋臭

黄鹂

黄鹂(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11)

【中图分类号】R758.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223-02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腋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腋窝中央皱壁小切口切除大汗腺及毛囊,保留皮下真皮血管网,术毕加压包扎固定。结果33例手术患者,21例切口一期愈合,12例切口二期愈合。无皮瓣坏死、感染及疤痕形成。随访6-18个月腋部异味完全消失,有效率为100%。结论小切口切除大汗腺及毛囊治疗腋臭效果可靠,术后疤痕小。

【关键词】腋臭小切口大汗腺

笔者采用小切口治疗33例腋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以往常规手术治疗的缺点及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18-40岁,均有家族遗传史,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1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臂上举外展,备皮后沿腋毛边缘作标记画线。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于腋窝顶部皮肤皱壁处切开皮肤2cm达真皮下脂肪层。在皮下浅层用剪刀锐性分离至标记线,用指腹顶住皮肤将皮下组织翻出,可见皮下筋膜、血管网、大汗腺、脂肪颗粒、毛囊等组织。用眼科小弯剪仔细剪除真皮下淡褐色的大汗腺,脂肪颗粒,毛囊。避免损伤皮瓣上树突状毛细血管网,观察腋窝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仔细止血。3-0丝线间断缝合2-3针,留置皮片引流,酒精纱布加棉垫覆盖,8字绷带加压包扎。7-10天拆线。

1.3注意事项大汗腺识别非常容易,大汗腺呈淡褐色,圆形,直径约1-2mm,质地较韧,稍有弹性,表面有一层透明的外膜包裹;脂肪组织也呈颗粒状,但为纯黄色,质地软,无弹性;筋膜则呈条索状或片状,白色且透明,三者是有区别的。术中彻底剪除大汗腺及毛囊,防止遗留,因大汗腺开口于毛囊,若将毛囊剪除可间接使毛孔封闭,也能达到减少大汗腺分泌物排出的作用。术中注意止血,尽量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维护皮肤的血液循环,以避免皮瓣部分缺血坏死。术后采用可靠有效的加压包扎,预防皮下血肿发生。

1.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嘱病人减少上臂活动。术后24h常规换药,换药时观察皮肤颜色,有无皮下血肿及感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24-48h拔出皮片,48h后解除绷带,7-10d拆线,拆线后随访6-18个月。

2结果

33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复发标准为主诉及体检腋臭味无明显减轻。术后换药见腋区及周围皮肤淤血明显,未出现坏死,33例患者主诉及体检腋臭味明显减轻,对此方面的心理压力消失,对术后的情况满意。

3讨论

腋臭是腋窝处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的一种特殊气味,常有家族遗传史,且耳内分泌物为油性。腋窝大汗腺分布于皮下脂肪层,开口于毛囊内,并从毛孔分泌汗液。狐臭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在家庭、社会及公共场所,狐臭给人以恶性刺激,令人不快,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

治疗腋臭的方法总体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非创伤性治疗主要靠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根治,创伤性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后者包括药物局部注射、激光、电离子等,方法简单,但达不到根治目的,常反复治疗。常规手术方法是梭形切除法,但切除过多时缝合张力大,术后疤痕明显,严重者上肢上举受限,切除后易复发。小切口搔刮是盲视下操作,大汗腺多有遗漏,治疗不易彻底,可出现异味复发和皮肤部分灶状坏死。

小切口微创术治疗腋臭就其解剖结构来说剪除大汗腺及毛囊,消除了异味产生的根源,从而达到治疗腋臭的目的。本手术的优点在于:术中直视下操作识别出大汗腺,逐一剪除,同时剪除毛囊,防止去除不彻底而导致复发;同时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减少皮肤坏死发生;切口小且隐蔽在皮肤褶皱处,淤痕不明显,达到了美观的效果。腋毛稀疏或无生长,异味消失,临床效果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本术式即可消除异味,又无明显疤痕影响美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友林,唐有建,孙诗宾.腋臭的四种手术方法比较.中国美容医学,2002,11(2):110.

[2]刘辅仁主编.实用皮肤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06.

[3]刘会省,王荣,刘宏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杂志,1999,1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