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析医院建筑的情感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谈析医院建筑的情感化设计

张健梅

关键词:医院建筑;情感化设计;要点

1、医院建筑情感化设计的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医院建筑被视为治疗疾病的机器。在医院建设上大规模采用预制构件以减少经济预算,提高空间标准化程度。同时基于护理区、诊疗区、服务区的关系进行医院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风格上,设计师摒弃装饰元素,采用平屋顶、白色墙面、钢结构构件、大面积玻璃幕墙等表现简洁和高效的新形式。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案例为纽约贝勒维医院、芝加哥戈特利布纪念医院、斯坦福德市立医院等。早期医院建筑设计强调空间组织与交通流线的高效化,重视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然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与情感需求。由于表达语言和手法单一,医院冰冷严峻、单调乏味、庞杂拥挤的空间环境致使患者心情焦虑、情绪紧张,甚至身体不适。近几十年来,随着消费者权益运动的发展与医院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开始反思功能主义建筑将技术凌驾于情感之上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患者就医体验的改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率与痊愈速度。因此,医院设计理念也逐渐发生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主导转变为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患者就医体验与主观感受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建筑环境设计。

2、情感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作为高度组织化社会的成员,人类拥有复杂的内心活动和丰富的情感需求。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物质的富足,同一类型的产品所能提供的功能内容趋近相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难以在功能层面拉开差距。设计师开始设法满足客户更高层面需求,其中就包括情感层面的需求。加州大学教授唐纳德?A.诺曼将这种设计趋势归纳为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内容之一,但在细致层面上更加注重用户精神层面的需求,为使用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

诺曼教授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将人类对产品的需求分为三个水平,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本能水平指产品外观的视觉吸引力;行为水平指产品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能力。现代主义设计主要停留在前两个层次,而诺曼教授认为,当代产品设计需要实现更高级的“反思水平”。反思水平是设计师在了解客户潜在情感需求后,通过产品设计与用户建立情感纽带,满足客户深层次情感需求,使产品得到情感认同的能力。实现情感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使用者的个性化情感需求。

3、医院建筑的情感化设计的要点

3.1趣味化设计表达

早期医院中采用严格整齐的工业化空间,会让患者产生沉闷压抑的情绪,并不利于患者放松心情,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在医院空间上进行创意趣味的设计表达。一方面,通过色彩搭配、光影变化、材质对比等造型方式,强化医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借助表皮、符号、雕塑、艺术装置传达出医疗空间特有的创意趣味以及人文关怀,缓解患者入院时焦虑紧张的心理,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斯坦福儿童健康中心由HOK公司设计,设计师从加州湾区周边的动物、植物、历史遗迹上汲取灵感,参考自然景观的主要色调,通过地面铺装、标识符号、艺术装置等方式加以抽象演绎,使儿童仿佛置身奇妙的童话世界。另外,设计师基于儿童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情感需求,在等候区设计了鹅卵石壁龛和豌豆袋坐垫等创意空间,结合充满活力的色彩与材质,为儿童在等候就诊时提供一个可探索的空间,为儿童和家长创造轻松愉快的就医体验。

患者接受医疗检查的过程往往是情感上最焦虑和脆弱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他们需要一动不动,只能盯着检查仪器、针管或天花板,如果患者是儿童的话甚至可能难以配合完成检查。圣约瑟夫健康中心由DSA事务所设计,于2016年建成于加拿大多伦多。设计团队与著名儿童读物插画家合作,在检查室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儿童情感偏好的壁画,并且将医院设施玩具化。通过这种人性化情感设计,成功缓解儿童接受检查时的紧张情绪,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

3.2家居化设计表达

患者来到医院就医,在情感上不愿意被作为“患者”看待,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然而,一些医院为了显示自身先进的医疗条件,会展示寒光闪闪的仪器、严阵以待的医生等形象。这会让患者感到如同置身屠宰场或实验室而望而却步。建筑师可以在医院空间设计上弱化医院的空间意向,创造一种温馨亲切的空间氛围,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家居化或酒店化的医院空间设计,即在医院空间布置上借鉴家居和酒店的设计风格,缩短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

典型的案例是由HFR工作室创作的科罗拉多州卡拉威?杨癌症中心。设计师希望在这一医院项目中传达“家庭”的空间意向。医院入口处的壁炉两层通高,与中厅组合形成视觉中心。设计师将当地流行的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与医疗设施相结合,通过燃烧的壁炉、柔和的灯光、木质地板、照片陈列等家居元素,营造出静谧温暖又温馨自然的家庭氛围。另外,医院除了拥有常规的化疗处与放射病房之外,还引入图书馆、精品店等非医疗服务设施,改变传统医院冷漠严肃的形象,使患者感到仿佛不是去医院就诊,而是去朋友家做客。这一项目也因其成功的情感化设计获得了美国“悬铃木”资格认证。

3.3自然化设计表达

在实践中,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被应用于医院的公共空间,创造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康复环境,舒缓患者抑郁的情绪。建筑师还可以采用借景的方式,通过柔化空间界面,加强室内外的通透性,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觉关系,使患者在室内也可以享受室外景观带来的乐趣。2012年建成的芝加哥儿童医院空中花园就是自然化设计表达的典型案例。空中花园由MikyoungKim工作室设计,花园位于11层,由玻璃温室覆盖,患者可以感受室外季节与气候的变化。花园依据患者行为路径与心理活动,布置了竹子、天然石、水体等自然元素,为患者提供一个减压与冥想的空间。彩色树脂墙体上设置了LED板和运动感应器,当患者走过时会变幻动态的色彩组合,仿佛墙面被赋予了生命,具有动感和趣味。空中花园竹林婆娑,流水潺潺,为医院中的患者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带来自然的惬意。

结束语

当代医院不仅需要精密的功能组织、合理的流线安排,还要能够满足患者独特的情感需求,给予使用者充分的情感回应。这需要设计师突破传统审美体验的桎梏,通过对患者情感细致入微观察和巧妙创意让患者与医院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为患者传递积极态度,化解负面情绪,安抚焦虑心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黑坂章雄,司马蕾.“真、美”+“善”——环境情感化设计论[J].世界建筑,2015.

[2]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