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工程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成活率提高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造林工程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成活率提高措施研究

廖洋王庆森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

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是造林工程的难点,常出现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等诸多方面。为提升此类工程的苗木栽植成活率,需要以工程气候、土壤等环境的综合分析为基础。在前期准备、挖苗运输、幼苗栽植等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同时,不断加强工程管理,从而在全方位保障幼苗成活率。

关键词:造林工程;栽植;土壤;成活率

1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中幼苗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1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植被成活与生长的关键因素。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造林工程对风速也有一定的要求。气候因素对幼苗成活率的阻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温度超出幼苗适应范围。幼苗在异地栽植初期的生存能力较弱,可能会出现冻伤、灼伤等问题。第二,湿度过高存在病虫害风险。部分地区遇有高湿度环境时,会加剧病虫害发展,从而波及新近栽植的幼苗,造成严重损失。第三,大风对幼苗的直接损伤。我国以阻断风沙侵袭为目的的人工造林工程较多,由于幼苗栽植初期根茎薄弱,且大规模栽植导致缺少成年树木遮挡,更容易受到风速条件的影响。

1.2土壤因素

土壤对幼苗成活与后期生长的影响尤为重要。土壤因素主要包括土质、养分、水分等具体内容。土壤问题对幼苗成活的影响主要包括土质与植材搭配不合理、水分超出适应范围、养分不足等。不同植材对种植土层的厚度要求优势不同,如深根系乔木对植土层的要求普遍在150cm以上,土层厚度不足将影响幼苗的发育。同时,不同重力的幼苗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能力也有所差异,但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耐受力的品种。另外,水分过多、透气性差可能出现缺氧、烂根等情况。而水分养分的不足同样影响幼苗成活。

1.4技术因素

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异地栽植对栽植与养护技术有较高要求。异地栽植与本地栽植相比存在更多的工序,如移植过程中对幼苗根茎的保护、栽植后的支护及后期水肥管理等。同时,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异地栽植需要在保障项目进度的同时减少起球、吊运等环节对幼苗的损伤。因此,选择合理的栽植技术对提高幼苗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当出现运输措施不当、保护力度不足、等情况时,必然导致幼苗成活率降低。

1.4管理因素

造林工程多为长期性建设活动,由于栽植与管理规模较大,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造林工程的大规模异地移植幼苗作业中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栽植季节不适宜、缺少系统规划、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养护操作不规范等方面。根据幼苗品种与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特征,需要选择合适的栽植季节。但是,少数工程为降低成本或加快进度,未根据苗木生长特性及移栽两地气候科学的规划开展苗木异地移植工作,出现自然因素导致的幼苗死亡。部分工程在管理中缺少对本地客观条件的科学分析,在多样性树种栽植或引入新品种时易于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另外,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出现栽植前缺少幼苗检查等情况,导致难以成活的幼苗被栽植,增加了后期补栽的工作量。

2提高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成活率的栽植措施

2.1环境分析

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对造林工程的环境分析有较高要求。为保障幼苗成活率,应当在工程前期对气候、土壤等环节进行必要的分析,建立自然环境分析体系。当地林业部门应当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施工单位共同就气候条件、地质条件选择适宜造林工程栽植的苗木品种。同时,加强对不同季节气候条件的分析,从而在根本上提供幼苗成活率。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在工程计划阶段尽量选择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种。对部分新立项建设的造林工程,在大规模移栽前可以先进行栽植实验。实验中需要重点对影响幼苗适应及存活的关键因素分析、记录。在大规模栽植前,将分析结论转化为栽植过程的技术要点,以确保栽植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幼苗成活率。

2.2改良措施

我国造林工程当前以退耕、荒漠治理、采伐更新、防护林建设等目的为主,在大规模栽植时往往面临土质改良或土壤改良的需求。为提升幼苗成活率,对有需求的项目需要结合对环境的分析强化对土壤的管理。当遇有酸碱度超标、存在有害成分或在重黏土、沙土等环境下进行造林时,应当改良土质或置换为适合幼苗生长的植土层。根据幼苗的品种分别选取合适的深度,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植土层在满足植材对厚度的要求外,也应当尽量控制HP值、土壤的透气性与颗粒紧密度等主要指标。对多数植材而言,PH值在5.5-7.5之间较为适宜,且需要保证种植层下无石层或杂物,从而确保幼苗根系生长处于良好的贯通环境种。土质改良时,可以在穴中土壤加入草炭土,并根据前期的土壤分析数据合理调配复合肥的营养元素,按照300-500g/平方米的比例掺入植土层中。实践中,短期大规模栽植往往难以采取培土填淤等方法。因此建议直接更换种植土或合理使用改良剂。使用石灰粉、硫酸铅是较为常见的土壤PH值调节方法,按照1.5-2kg/㎡的用量将调节药与土壤混合,翻土作业后可将土壤的PH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由于各项工程的客观差异,建议根据工程项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合理选择土壤改良的措施。

2.3前期准备

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异地栽植时,现场不具备对幼苗检查的时间条件。因此,起苗前应当提前检查幼苗的病虫害情况,由生产单位将受侵染的植材预先剔除。同时,重点筛查检查侵染植株附近的其他植株是否存在侵染枝叶,予以一并剔除。起苗前7-10天,以40%吡虫啉1000倍液及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对准备异地栽植的幼苗进行喷施。随后以55%的多菌灵混合75%的代森锰锌,配置900倍混合液进行补充喷施。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幼苗的损伤。异地栽植时幼苗在运输途中离开土壤,水分与养分供给也随之中断。考虑大规模栽植过程中幼苗栽植必然存在先后顺序,应当在起苗前为苗木补充足量的水分。当工期时间紧张时,可以施加陪嫁肥,以节省施工现场的作业时间,在确保为幼苗提供充足肥料的同时尽快完成栽植作业。

2.4挖苗运输

挖苗时应当注意天气情况,当出现雨天时苗木淋雨将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发酵等现象,从而导致幼苗缺氧。建议在天气晴朗的时段进行挖苗作业,或设置有效的遮雨设施。异地栽植时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土球或裸根移植,如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佳建议以土球移植为主。土球挖掘的直径应当控制在地径的5倍以上,挖掘中尽量降低对幼苗根系的损伤。对锯断的主根系表面涂抹生根粉,并以草绳等对土球进行绑扎,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根土散落的情况。大规模移植可能存在单一育苗地大量运输的情况,此时应当以装运时限作为车队编组依据。即确保单一批次的装在时间不超过20小时,装运时限到达后即可在夜间出发。长途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苗木的发热情况。当出现明显发热现象时,可以采取泥浆蘸根或放置冰块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

2.5幼苗栽植

幼苗运输到达后进行假植,建议采取单列方式进行。开挖树穴前根据幼苗特征与现场土质条件合理选择直径、深度,具体尺寸如表2所示:

栽植前对植穴的土层湿度与排水状况进行检测。当植土层水分较少时,应当提前进行灌底浸坑;当植穴不易排水时,应当铺设厚度不低于10cm的砂砾垫层以增加排水效果。工程项目所地区风力较大时,可以适当修建过密的枝叶,并配合幼苗主干支护以确保平衡性及抗风能力。栽植过程中需要按照起苗时的预留标记,调整幼苗朝向以保持正确的阴阳面。裸根移植过程中应当先进行植穴底部填土再放入幼苗,回填约3/5土壤后轻提根系再分层踏实。土球移植时,提前观察幼苗周边环境,地势较低、易涝地带的幼苗覆土需要高出地面并构筑10cm以上的灌水土堰。其他幼苗覆土后可低于地面3-5cm。

3提高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成活率的养护及管理策略

3.1植后养护

后期养护工作包括除草、喷药、修剪及水分管理等具体内容。栽植幼苗的养护主要是指为提升成活率在短期内进行的养护管理作业。在防风林、荒漠治理等项目中遇有大风气候,需要对大规格的苗木单独设立支撑。当以木材为支撑构建制作材料时,需要选择具有完整检验检疫证明的原材料并加强检查,以避免潜在的病虫危害。异地栽植后一般需要进行营养补充。春季栽植气温高于8℃、秋季栽植气温高于10℃时,可在激活液中适当加入复效酚钠调节幼苗生长。遇有高温气候,可在11时至16时之间进行树体喷淋降温作业。水分管理主要以控水为主,可根据返青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合理安排两次灌水间隔。栽植完成后定期观察土壤水分,一般土质可以在8-10日后进行第二次浇水,此后每15日进行一次。遇有粘土土质可适当延后2-5日进行,沙壤土则应当提前进行补水。另外,需要定期观察土壤沉陷、树干倾斜等情况,及时采取培土、扶正等养护工作。

3.2施工管理

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大规模栽植,应当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由于栽植规模较大,一旦发生病虫害将增加后期养护的工作量与工程成本。因此需要注重植材检验,苗木进场前应当逐一核对检验检疫证书和质量合格证,避免出现病虫害传播。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由多方成立调研小组分析工程自然环境要素,并在施工前对栽植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相关培训课程。运输过程中加强两地沟通,主要关注气候情况,尽量选择阴天和低气温时段进行装运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采取科学的工艺流程设计,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与工作人员。通过对管理活动的全面梳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造林工程在较短工期内的大规模栽植作业得以顺利、高效的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林工程短期内大规模异地栽植幼苗成活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提高幼苗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在栽植的各阶段根据大规模异地栽植的施工特点选择合理方法。从而为我国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郎立刚.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6):74-75.

[2]许多.浅析造林中苗木培育及栽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206.

[3]李建吾.探究村屯绿化的苗木栽植及管护[J].南方农业,2019(02):94-95.

[4]王络.新栽植苗木为何不生根?[N].中国花卉报,2018-10-23(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