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育人无痕

/ 2

和谐课堂、育人无痕

阿热爱.木勒达什

——浅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

新疆塔城额敏县喇嘛昭学校阿热爱.木勒达什

【摘要】国际人文价值教育提出了真理、善行(良好品德)、宁静(和平)、仁爱、非暴力五大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价值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学习的目的是:人的心灵精神寻求安康、发展。其实,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人文精神走进课堂,直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的课堂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本人从“在静思中感受文之意境”和“在教学策略中无痕育人”两个方面浅谈人文价值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价值静思教学策略无痕育人

国际人文价值教育提出了真理、善行(良好品德)、宁静(和平)、仁爱、非暴力五大基本理念[1]。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人文价值就是灵魂,只有抓住人文价值这一灵魂,语文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那么,究竟何谓人文价值?人文价值应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东西,包括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其实质即是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价值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学习的目的是:人的心灵精神寻求安康、发展。其实,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能否走进课堂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的课堂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本人从两个方面浅谈人文价值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实践。

一、在静思中感受文之意境

对于“静思”这一话题,我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该怎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静思,以达到人文价值教育目的呢?我多次进行实践和尝试,下面将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的学生从早忙到晚,一天在校之时光可谓是忙碌不已啊!“心亡”则忙,忙碌的心难免麻木,怎能感受到学习之乐?静下心来,慢一点,再慢一点,或许才能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之美,人格之美,受到熏陶,从而得到知识,得到做人的道理。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浓浓的敬爱之意的诗歌。课堂上,初步识字后,在优美的音乐中,我为孩子们朗诵诗歌。在我的带动下,孩子对诗歌有了一些兴趣,于是课堂上响起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但要怎样才能带着他们走进诗歌的意境中呢?结合本课的人文价值目标,我采用了“静思想像法”。具体这样操作: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月光水岸》,提示孩子们用最舒服的姿势坐着,在音乐中轻闭双眼,老师轻声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孩子们依老师的讲述想像情景与画面。教师导语如下:一群可爱的二年级学生,踮着脚尖,悄悄地走进安静的小院儿,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孩子们希望紫丁香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夜夜与老师做伴。听,风中沙沙作响的绿叶,宛如一支美妙的歌,那是我们在给您唱歌,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老师啊,满树盛开的花儿,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在轻缓的音乐中,在老师轻轻描述的画面中,孩子们的心走进了课文的意境,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述的故事,看到了学生们为老师种树的身影了,看到了花儿的怒放,甚至闻到了花香……如此真切地走进诗歌的意境中,入情入境地悟懂诗意,更是深深感受到学生对老师浓浓的敬爱之情。在接下来,学生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静思的魅力,不需辛苦的讲解,孩子们已把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了悟在心了。

静思,的确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常用的。而一旦遇到疑问,也必定会及时学习、探索、实践,以解答之。

二、在教学策略中无痕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落实好语文学科所应承载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之外,自然也承载着人文教育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呢?接下来,本人以本月份外出送课的一个课例——二年级上册《识字七》为例,与大家分享交流。

识字七是一首拍手歌,共十节,每节字数相同、读音大体压韵、节奏感强。读着《识字七》,我不禁想起孩提时玩过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眼前浮现出家乡那熟悉的小牛互相追逐、嬉戏的画面;耳边回响着“知了——知了”的声声吟唱……

我多想,就这样和孩子们在课堂上拍拍手,读读书,玩玩游戏,多开心!而在这拍手之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一首拍手歌,还能感受到一个重大的主题,感受到一种责任。那么,如何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让人文价值教育达到润物无痕之境界呢?具体做法如下:

1.在直观教学中激发孩子们喜爱动物

本节课有许多生字是动物名称,在识字的时候,我运用了美丽直观的动物图片,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会了生字新词,也激发了孩子们心中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感悟要爱护动物

本节课中,我循序渐进开展了多层次的朗读活动。首先是尝试读,让学生看拼音试着读通课文,有集体读,也有个人读,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凸显孩子们存在的问题:例如出现哪些生字学生还不懂或学生读不准的现象,便于开展教学指导。

接下来是识字后的齐读,拍手读、表演读等,目的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语文文字,明白人类与动物是好朋友,我们要一起爱护动物的人文教育目标。

3.在说话训练中教育孩子们爱护动物

在本节课拓展的环节里,我出示了九幅不同的动物图,有的是人类在喂养、照顾动物的,有的是动物在林间活动的……我让孩子们选其中的一幅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意。孩子们纷纷发言:“三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正在沙滩上喂海鸟呢!”“熊猫宝宝坐在竹林里悠闲、惬意地吃着竹子呢!”“大象爸爸、妈妈带着小象,一家人相亲相爱地在河边喝水。”“阿姨拿着香蕉正在喂猴子,猴子正吃得津津有味呢!”……在说话训练中,孩子们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心灵被唤醒了,都懂得要去爱护动物了。真开心!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文以载道”,语文课本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最好教材[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这些内容渗透于在语文课堂中,这是我们语文学科一直以来肩负的重任。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策略,在和谐的课堂中,就能起到育人无痕的喜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