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英汉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

张仁兰

张仁兰(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对英汉反身代词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理论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但是,主要是从句法方面分别探索英汉反身代词的用法较多。试图从句法差异与语用功能差异的角度对英汉反身代词的用法进行具体的对比与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它们各自在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的特点。

关键词:反身代词;自己;语用功能;约束原则

反身代词,作为照应词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受到一些国内外据法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照应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顾名思义,所谓照应,就是说某个语言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某个成分相互照应。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Chomsky就以Langaker和Reinhart成分统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约束原则(bindingprinciples)。

a.照应语必须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b.代名词必须在管辖语域内自由;c.指称语必须在管辖语域内永远自由。

第一条原则的意思是说,照应语也就是反身代词在其辖域内必须有一个先行语且受它约束。这一条与我们的讨论密切相关。要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必须弄清“管辖语域”(GoverningCategory)这个概念,管辖语域又叫局部区域(localdomain),后又改称为完整功能复合体(CompleteFunctionalComplex),是由照应语、它的管辖者(governor)和一个可通入的主语构成的一个最小语类,即照应语所在的句子或名词词组。当一个句子套在另一个句子中时,内层的小句构成局部性区域,反身代词及其先行语的关系就限制在内层区域。也就是说,反身代词不能越过内层区域去寻找它的先行语。徐烈炯认为管辖语域是最低限的统治关系。如:

(1)Wewantthemitocriticizethemselvesi.

在这句中,最低限的统治关系是[themtocriticizethemselves],其中them成分统治themselves。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英汉反身代词的用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Chomsky的这一原则约束不了或不能完全约束中文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指或指向,尤其在带有子句的复杂单句中。尽管它符合英语反身代词的用法。

由此可见,英汉反身代词在句法层面上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反身代词、尤其汉语反身代词的用法愈显复杂。下面将从不同的侧面分析对比这种差异性和复杂性,从语用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英汉反身代词的用法特点。

1汉语“自己”与“pro-自己”的异同

汉语反身代词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她自己”“他们自己”等,即“pro-自己”。二是单一反身代词“自己”。这两种形式有时可以互换使用而不会对意义产生影响。如:

(2)他把(他)自己弄糊涂了。

(3)发展工业咱们得靠(咱们)自己。

以上的例句表明汉语句子的主语是代名词或指称语时,同时又没有其他所指关系时,“自己”前面其先导作用的人称代词(determinativepersonalpronoun)“我、你、他”是可加可不加的。同时我们也看出“自己”是个搭配能力很强的反身代词,它在句中的位置似乎也是任意的,而且也不受人称、数、性的限制。

但有些情况下,加与不加代词限定词会造成意义的差异。如:

(4)a.彼得i认为约翰j相信自己i/j。

b.彼得i认为约翰j相信他自己*i/j。

a中的“自己”若无更多的语境知识,既可指管辖语域内的约翰也可指管辖语域外的彼得,而b中“他自己”只能指约翰。

此外,汉语单一反身代词还有一种特殊的格式:自己+动/介+自己。

2英汉反身代词在句法层面上的差异

2.1英语反身代词的使用特点。在英语中,反身代词的使用基本符合Chomsky的第一约束原则,即照应于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也就是反身代词必须与先行语同处于一个分句中。它的语义功能是与主语构成共指关系(conferentialrelation),即用来复指主语,故它本身就不能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属宾语语域(objectterritory)。如:

(5)a.Theyicriticizethemselvesi.

b.Sheitreatsherselfibadly.

c.MaryitoldJohnjthathissisterkboughtherselfkadictionary.

d.ThatJoanicriticizedherselfiisabigsurprisetoMaryj.

e.Johniseemstometoeihaveperjuredhimselfi.

f.Weididnotknowwhateitodoourselvesi.

e,f中的“e”代表空语类(emptycategory),表示分句中的隐性主语。e中的“e”与“John”同标(co-indexed),说明分句中的隐性主语是“John”而不是“me”。f中的“e”与“we”同标,说明“we”是分句的隐性主语。无论主语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反身代词必须它们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此外还必须遵循线性序列,即代名词或指称在前,反身代词在后。

2.2汉语反身代词的使用特点。汉语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除了受不受管辖语域的限制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便是在句中所担任的角色或成分以及线性序列的遵守。如:

(6)事实上,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唯独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因为她们在那里生存、活动、做人。(主语)

(7)考虑到自己经济上的从属地位,考虑到自己对习俗的热爱,妇女们便接受了这些说教。(宾语)

由此可见,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在句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可以充当不同的成分。此外,可以看出汉语反身代词的使用可以不遵守线性序列,也就是说,对汉语而言先行词只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故汉语中的反身代词可出现在某个分句主语之前。而英语却不可以。

3英汉反身代词的语用功能对比

通过比照我们认识到英汉反身代词的使用在句法层面上的差异,但除此之外它们在语用功能层面上又有什么异同呢?有一些语言学家就更关注照应词的使用的功能,比如Kuno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功能句法学(functionalsyntax),并探索了英语反身代词出现所携带的功能。

这两个句子都可以完成共指,但是反身代词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的发出者本人。当动作的发出者身份不明确时,反身代词的使用就不合理了。如:

(8)JohntalkedtoMaryabouthimself.

(9)?OneofthestudentstalkedtoMaryabouthimself.

(10)?ApasserbytalkedtoMaryabouthimself.

(11)??SomeonetalkedtoMaryabouthimself.

因为反身代词的使用强调了动作发出者本人的存在,所以有必要知道动作的发出者是谁,(9)、(10)、(11)中动作发出者不明确具体,故显得有点奇怪。

反身代词的使用往往说明它的先行词是动作的知情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被陈述对象;反身代词的使用往往说明它的先行词是动作的执行者(agent)。总之反身代词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意义。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比英汉反身代词在语用方面的异同。

3.1强调功能。

(1)英语反身代词的强调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强调主语和强调宾语。强调主语时,它有三个特点:a.与主语同为;b.在句中重读;c.位置不固定。如:

(12)a.ImySELFwouldn'ttakeanyNOTice.

b.Iwouldn'ttakeNOTicemySELF.

c.MySELFIwouldn'takeanyNOTiceofher(Quirketal:361)

强调宾语时,它只能位于宾语之后。如:

(13)DoyoumeanthatyouspoketothePopehimself?

(2)汉语反身代词的强调作用所体现的语用功能基本与英语一致。如:

(14)我自己认为这件事是行不通的。(personallyspeaking)

(15)他们门窗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补,鞋子坏了自己钉,头发长了自己理。

(Xandnobodyelse)

但在表达方式上,也就是句法层面上与英语有着天壤之别。一是用作同位语。如:

(16)我自己清楚。

上文提到英语反身代词用于强调主语时也与主语同位,但不同的是反身代词可与主语分离,而汉语却不不可分离,“我自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中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

(17)a.*我不自己清楚。

b.我自己不清楚。

而是用作主谓词组中的小主语(参阅李人鉴1984,朱德熙1984)。如:

(18)我自己洗衣服。

汉语反身代词也有用于强调宾语的情况,但在种情况下“自己”一般要变为“本人”。如:

(19)你见到张先生本人了吗?

3.2对比作用。英汉反身代词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对比作用,即在指称对象和其他人或是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如:

(20)I'dpreferyoutodothejobyourself,ratherthantoleaveittoTony.(“yourself”和“Tony”之间的对比)(Quirketal:361)

(21)你要看,你自己去看,要说,你自己去说,我犯不着惹她的上眼皮。(“你自己”和“我”之间的对比)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看出英汉反身代词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句法层面,汉语中“自己”的用法要比英语反身代词的用法更灵活、更复杂。若局限在句子层面汉语“自己”的指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它很多情况下不受Chomsky的第一原则约束。在语用功能方面,英汉反身代词的用法趋于一致,但表现形式差异较大。这一点对英汉互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汉语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张仁兰(1964.11~),女,现在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从事教学工作。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