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举例

/ 2

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举例

潘洪茹

潘洪茹(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虹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大庆163712)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0-0097-02

1产后贫血

由于妊娠期生理性扩容,健康产妇均可以耐受正常阴道分娩后的失血。同时,产褥期也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胎盘娩出后,大量组织间液回流,血液稀释,大量水分逐步经肾排泄血红蛋白浓度较产前下降,3d后血红蛋白浓度逐步上升;42d后上升至产前水平。对大多数产妇来说,产后贫血(postpartuma-nemia)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在一周内好转。有研究报道,正常阴道分娩后,30%的产妇血红蛋白(Hb)<100g/L,l0%发生严重贫血(Hb<70g/L)。产后HCT的下降与产后失血量密切相关,68%严重贫血(HCT<23%)的产妇产时出血>500ml。缺铁性贫血是产后贫血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

根据WHO的标准,妊娠期和(或)产后,Hb<109g/L,即可诊断贫血。因产后大量出血,产后Hb下降70g/L以上则诊断为产后严重贫血。产后贫血的其他诊断标准:①HCT<27%,或需要输血治疗(7%);②产后HCT<30%(35%);③产后需要检查HCT,Hb<100g/L(36%);④产后24hHCT<23%(3%)或<26%(8%)等。

主要表现

产后贫血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乏力、苍白及因贫血致全身氧供不足,出现的呼吸急促、头痛、头昏眼花。产后贫血还与产后昏睡、注意力不集中、行动缓慢、哺乳困难、产后抑郁、特别与尿路感染密切相关,影响对新生儿的抚养。轻度贫血可有代偿性血容量下降(如急性失血时),中度以上的贫血即会干扰正常的心血管反应。

2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造成的低血容量是产科最常见的休克原因,而急性、大量产后失血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又是最常见的产科出血。急性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15%~20%时,即出现休克。由于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器官持续低灌注、缺血缺氧,可导致脏器功能受损甚至衰竭。其中肾首当其冲,在循环血量不足的较早期即出现少尿,持续缺血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将产生难以回逆的肾衰竭;持续低灌注、缺氧,加上创伤或感染,也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以严重低氧、弥散性肺部浸润、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科休克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这与妊娠期血液系统的变化——高凝状态有关,一旦DIC形成,休克更加难以纠正,多脏器功能衰竭将紧随而至。所以,产后出血应当立足早、快救治,以减少母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输血及其并发症

产后出血后是否输血治疗不仅与失血量相关,而且与医生,患者的选择有关。有统计数据表明,产后出血的输血率约占0.16%~2.6%;阴道分娩的输血率为0.4%~1.6%;低危的剖宫产术后,输血率在2%以下;但50%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需要输血治疗。随着代血浆的应用以及对输血相关感染的恐惧,近年的产后输血率有下降趋势。

输血后的严重并发症不常见,发生率为0.1‰~7.5‰。

(一)非感染性并发症

非感染性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99%以上。主要包括:①急性或迟发性输血反应,高热、寒战、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呼吸困难等对异体血浆蛋白的变态反应。其中以畏寒、发热、皮疹最常见,约占13%。②红细胞同种免疫,择期外科手术后,发生率是8%;多次输血者,12%~22%产生红细胞抗体。由于白细胞、血小板表面表达HLA-I型抗原,容易诱导受血者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导致血细胞破坏。③输血后紫癜,输红细胞后,因出现人血小板抗原系统的相应抗体,造成血小板破坏,5~12d后发生紫癜。④其他,如输血相关的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空气栓塞等。

(二)感染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1%,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①细菌感染,输血导致的细菌感染与血液被细菌污染有关,罕见且严重,是输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②病毒感染,根据病毒种类、自身免疫力的不同,通常在输血数周至数年后发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细小病毒B19、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据估计,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约0.1%会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但40%~50%的丙肝患者并没有输血史。根据上海的统计资料显示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为1:21200;而美国为1:103000。

4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包括会阴腹部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感染性血肿/脓肿、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产褥感染的发生风险随产后出血而显著增加,特别当失血量超过1000ml,需要输血及子宫纱条填塞、气管插管复苏等各种手术治疗、抢救的情况下。

因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植入、产道或阔韧带血肿引起的产后出血者中,感染风险更高。细菌上行感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以及败血症。此外,产后出血导致产后贫血也增加了产褥感染的易感性。

5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hysterectomy)是救治产后出血的最后选择,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严重不良产科结局。近年来,尽管新的前列腺素药、B-Lynch缝合、纱条填塞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接产人员、产科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防治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但产科急诊子宫切除发生率并没有下降,仍然维持在0.64‰~0.8‰。而来自加拿大的数据表明,2004年,因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比1991年上升73%,达到41.7/10万。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37%)、胎盘植入(33%)、不明原因出血(25%)、子宫切口撕裂伤(3%)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有DIC、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败血症、膀胱损伤等。

6席汉综合征

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是指因产时或产后大量出血,引起的一种垂体前叶坏死、功能减退综合征。1937年Sheehan医师对死于产后出血的妇女进行尸检时首次描述了垂体坏死的现象,并在此后的30年间,对该病的转归、临床表现、病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病即用其本人的名字进行命名。

7临床表现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垂体衰竭的程度、受累激素的种类有关,从部分性功能减退到完全性垂体功能减退症。席汉综合征者中,完全性垂体功能减退症较为多见。缺乏的垂体激素不同,本症的症状和体征亦不相同。

7.1生长激素缺乏占88%,表现为虚弱、生活质量下降、肌肉减少、内脏变小等。

7.2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占58%~76%,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发、潮热或性欲减退。

7.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占66%,表现为无力、虚弱、低血糖或头晕。

7.4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占42%~53%,表现为怕冷、黏液性水肿。

7.5泌乳素分泌不足占67%~100%,表现为泌乳不足。

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很多妇女在产后多年后才能得到诊断,有研究报道:从发病到诊断平均为10.5年(5个月~28年)。首发症状多为泌乳不足、哺乳困难;继而产后月经不能恢复,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产时剃掉的阴毛不能生长等。

7.6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席汉综合征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是33%~69%。病人表现为慢性混沌,发呆或昏迷,如不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仅用等张和高张液体治疗往往无效。相反,皮质激素等替代治疗后自行缓解。

一项包括50名席汉综合征的妇女长期随访报告患者垂体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率。

8诊断依据

8.1产后大量出血史。

8.2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8.3实验室检查①垂体前叶功能,血清TSH、LH、FSH、ACTH及GH可低于正常值。②周围腺体功能,24h尿17-酮类固醇(17-KS),17-羟类固醇(17-OHCS)及尿游离皮质醇;T3,T4;血清雌二醇等低于正常值。③其他,空腹血糖常偏低、血钠偏低,血氯亦可偏低,血钾多正常、胆固醇常偏高。

继发于垂体功能减退的甲减者,除T3,T4水平降低外,TSH一般正常,甚至不成比例地下降。

完全性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比较容易,有各种垂体激素水平下降以及相应靶器官的激素水平下降。而部分减退或急性期的诊断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各种激素分泌实验以辅助诊断,如: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等,各种兴奋试验均表现为反应低下或无反应性。

8.4CT和MRI图像诊断,当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使用图像诊断技术,但急性期不用。

此外,本病需与原发性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精神性厌食和营养不良、垂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9治疗

激素缺乏者应作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