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与新时期的伟大斗争之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革命时期与新时期的伟大斗争之对比

赵田

赵田

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简单总结来说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寻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进行的而建设斗争,此阶段的斗争形式不同于以往,它有着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一、革命时期与新时期的伟大斗争之区别

(一)历史背景不同

1840年,鸦片贸易与殖民掠夺的欲望驱使帝国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为了他们的殖民掠夺的利益与我们国家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官僚和军阀沆瀣一气,蚕食中国的国土和主权,压迫和剥削我国人民,使我们无法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与统一;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民主与宪政;无法顺利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当时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为此,我国的各个阶级都进行了艰苦积极的探索。例如:梁启超、康有为的变法改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都重重地碰了壁。史实证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重任。

时代在变,现实情况也在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今天,世界格局面临调整,经济全球化存在变数,作为一个正在参与并将继续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国际来看,中国的未来一个时期将会和世界进行深度融合,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有合作也将有竞争。从国内来看,中国已经进入既要解决继续发展的问题又要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阶段。在这过程中,既有过去发挥在那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又有发展面临的新的问题。

(二)时代任务不同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之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例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后来,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的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担负起组织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起来斗争的任务。在当时,翻译到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基本上有:《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半部分、《苏维埃政权建设》等等,这些著作简明地启发了工农群众认识到自己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并让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途,这也为后来能够推动他们联合起来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和军阀进行坚决斗争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直到后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个基本纲领就是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当然,要想把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艰苦摸索,最终中国共产党逐步明确:要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组织民主的联合阵线,来扫清封建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进而真正建立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

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了,在这4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无可比拟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倒逼着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而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党建方面,党自身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紧迫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具体来说,比如: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上来看,党员不信马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心存怀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模糊不清;从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来看,“家长制”、“一言堂”依然存在,用人、选人上依然存在不正之风;从党的作风建设上来看,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依然存在;此外,反腐败斗争还远未结束,党的制度规范不够科学、成熟等问题。其次,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质量和效益低下,贫富差距较大,社会公平正义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距离,支撑过去告诉增长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思想观念陈旧、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障碍,使得改革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过去任何时期和任何阶段无法比拟的。最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呼吁出伟大斗争。当今国际格局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洗牌时期,比如:民粹思想、保守右翼崛起,反全球化势力蔓延;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反华势力焦躁不安,不断渗透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并且强调西方政治正确和历史终结论,渗透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从重返亚太、在南海、东海和台海、朝鲜半岛制造紧张局势,进行价值观和意识渗透,世界范围的各种观念思想也在不断交流、争锋,目前看来,我们还继续面临着西方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总之,要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这需要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战略和中国胆识,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是我们党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两者斗争间的联系

新时代的斗争在形式上虽然不同于革命年代的狂风暴雨式的斗争,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二者始终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始终是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保持党的宗旨和使命为前提的,始终坚持着人民的立场,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斗争。无论是革命年代的斗争还是新时代的斗争都不是为了在群众中制造矛盾和纠纷,也不是为了每个人或者某个党派的根本利益,更不是为了挑起群众斗群众,而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展开的,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立场,是有立场的斗争。这些斗争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仅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其次,二者的斗争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内容决定形式,面对不同的矛盾与问题时,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但无论作出的哪种具体的分析,最终的共同目标是一样的,而且从革命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有一种形式就是党内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

最后,二者都是为了达到和平、和睦和和谐的目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和平、和睦与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入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暴力斗争还是新时期的斗争形式都是为了国家长久的和平稳定,为了更美好的和谐社会,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进行的斗争,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平、和睦、和谐的具体内涵不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不同,具体斗争的内容与形式也不同,但不能否认人民所期盼的同样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的艰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