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贺成龙刘少鹏

(佳县人民医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行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统计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临床疗效,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5个月平均GC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5个月平均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42-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变化后,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是高血压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常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易发,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及病残率高等特点[1]。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如: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CT或B超引导下血肿抽吸或引流术以及神经内镜下的脑血肿清除术等[2]。本研究主要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3例,女57例;年龄46~78岁,平均(69.2±3.6)岁,其中46~60岁62例,61~70岁90例,70~78岁28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无外伤、动脉瘤破裂等诱因,全部经CT检查确诊,且CT显示均为基底节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3~5分39例,6~8分89例,9~12分52例。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每组9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手术时机等数据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基底节出血;年龄35~80岁之间;卒中发生至手术时间不超过24h;CT显示无脑疝症状;排除标准:排除脑外、肿瘤卒中、动静脉畸形以及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有出血疾病或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至维持在稳定水平,接受抗炎、脑保护治疗,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组行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观察组:根据CT结果计算血肿量及穿刺针长度,根据CT扫描简易立体定位法确定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功能区,标记穿刺位点后再次行CT检查以减少标记偏差。采用WTF-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进行手术。患者局麻后,利用医用电钻将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置入血肿中心,连接引流管后,对颅内血液进行引流处理,首次引流量不超过血肿的三分之一,并使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颜色变清。冲洗液澄清后,血肿腔内缓慢注入尿激酶2~4W单位,夹闭引流管3h后无菌引流6h,每日1~2次,术后可根据CT复查结果决定尿激酶的应用次数,引流7~14d后,拔除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根据CT结果定位头皮切口,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后直视或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彻底清除后放置引流管,定期CT复查,无不良情况后拔管。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临床疗效,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5个月平均GC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标准:Ⅰ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Ⅱ级: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恢复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Ⅲ级:患者家庭生活需要帮助;Ⅳ级:患者意识清醒但卧床不起;Ⅴ级:植物生存或死亡。总有效率=(Ⅰ级例数+Ⅱ级例数+Ⅲ例数)/总例数*100%[3]。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5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术后5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观察,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发生再出血5例(5.6%),消化道出血2例(2.2%),电解质紊乱12例(13.3%),肺部感染2例(2.2%),颅内感染1例(0.9%);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1例(12.2%),消化道出血5例(5.6%),电解质紊乱18例(20%),肺部感染6例(6.7%),颅内感染3例(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对于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方采取手术治疗,但随着而医疗技术的发展,不少学者认为,通过外科手术早期清除脑血肿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且可保留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4]。

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有明显优势,如:只需局部麻醉;对脑组织损伤小;且手术时间短,手术刺激小,促进患者预后等[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5个月平均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证实以上观点。

综上所述,CT引导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利,姜树军,牛俊英.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77-979.

[2]张帆,游潮.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4):210-214.

[3]林超,艾文兵,陈玉宏,等.开颅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与CT引导下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55-56.

[4]何小华.不同手术时机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06-1308.

[5]于铭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