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分层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赵晓梅

赵晓梅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我们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实现因材施教,显然,分层次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从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素质教育,人人有知识可学。分层次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性,同时,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以不同作业的形式,令全体同学都有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教学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思维具有阶段性,各阶段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每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可接受原则”,依据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承认并尊重个性差异,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转变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以及教的行为,熟练运用有效的分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成、感悟,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得有效、学得快乐的教学理想境界。

1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她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并且具有吸引力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并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从而想学、乐学、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性别、学习热情及自己的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性格特点组建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这样进行动态的把握,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找准学生的进步点,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与行为,挖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实施分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时,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情趣、能力、所处环境等方面做全面的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的更好解决提出最佳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引导,适时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新知,提高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要从“讲”师变为“导”师,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使学生从“乐学”向“善学”迈进。

3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活动,也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要阶段。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教师在精心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对于教学大纲基本要求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运用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分层施教,安排的教学内容是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两头,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安排好难易比例,及时有效地掌控课堂。在讲练习时,稍有难度的题可以放在最后讲,过难的题可以分解难度讲,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问题设置的梯度做到科学性,层次落差适宜,以保证A层听课不等待,B层难题够得着,

C层基本跟得上,易题增强自信心。A层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使他们吃得饱,B层以“扶”为主让他们吃得好,C层“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让他们吃得了,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不同层次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同时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4实施分层教学,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新课程需要“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4.1评价标准要有个性。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个体的进步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切勿采用“一刀切”进行评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4.2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标准上,强化“自我参照”,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因人而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在评价中不能孤立或过于关注某一方面,以免会使评价中心发生偏移,误导学生,使之向某个极端发展。作为教师需要遵循差异性、多元性、一体性、激励性、优劣并兼的原则,善于评价。

4.3教师要做学生评价的督导。教师要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评价过程要在时间上适当“留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4评价要讲究艺术。课堂评价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关注学生个性心理体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需求,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定西临洮县洮阳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