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的防雷必要性及电气系统过压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风机的防雷必要性及电气系统过压保护

李磊

(北京鼎好鑫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朝阳区100026)

摘要:风力发电场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地势高、地理位置空旷,以及风电发电机组的高度普遍超过100m等特点,风电机组设备容易遭受雷击,且由于风电机组的维修维护成本高,因此需要对风电机组,设计完善的防雷保护。

关键词:风电机组;LPZ防雷保护分区;SPD电涌保护器

0引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4年9月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优化能源结构”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要实施规划。大力开发风电。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

随着风机整机功率的增大,风机轮毂的高度在不断增高,叶片的长度越来越长,由于风电场多位于高海拔地区、旷野,或者沿海地区,常年遭受雷击的影响。雷击不但是风机故障检修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严重影响了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对投资方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1雷电的发生及雷击破坏

1.1雷电的发生

雷击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的声音。

通常,雷击对有以下三种主要的形式:

直击雷:带电云层和大地上某一点发生的剧烈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带电云层和大地建筑物之间的静电感应现象,导致建筑物带相反电荷。直接雷击发生后,带电云层电荷消失,大地建筑物由于接地电阻大的原因,而导致相反电荷形成短暂但高电压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对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造成危害的现象。

球形闪电。

根据雷击电流产生的放电先导的方向,可以将雷电流分为四类雷击形式:云对地负闪击地对云正闪击、云对地正闪击、地对云负闪击。其中,云对地放电多为负闪击,电流峰值20-50KA居多;正闪击能量大,雷击电流峰值经常超过100KA。

雷击通常为多次雷击,首次雷击能量最大,首次短冲击波形是10/350µ波形,后续短冲击波形是8/20µ波形,二者之间能量差异巨大。

本文风力发电机组防雷保护,风电机组按照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进行SPD的设计选型,首次正极性雷击电流幅值I(kA)为200kA。

雷击的发生主要和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季节和气象等因素有关。例如:土壤电阻率较低的环境,容易发生雷击;土壤中含有金属矿藏的地区、河岸、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等环境,容易发生雷击;夏季雷击活动活跃,冬季雷击最少;赤道附近雷击活动活跃,维度越高,雷击活动越少,极地最少。

同时,如果地面存在较高的建筑物,由于尖端放电效应,建筑物的尖顶存在较强的电场,尖顶周围的电场发生畸变,则更容易遭受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