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赵晓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赵晓黎

摘要:

初中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将课本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是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语言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制约因素.主要结合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研究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语言是关键.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沟通进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简练、专业、具有感染力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制约因素.

一、教学语言要确切,具有科学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之中。所谓精炼性是指数学语言要求突出重点,用词恰当,言简意骇,干净利落,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要抓住重点,适当修饰,讲清问题的关键。语言精炼并不是单纯地消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

所谓逻辑性,是指要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语言有条理,层次分明不紊乱。数学教学语言一定要有逻辑性,才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创造数学。如引导语、过渡语、解释语等都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性,新课的引入多采用引导的方法引出新问题并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具有抽象的符号和演绎体系,数学语言在逻辑上是很严密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的专门用语的表达要恰如其分。比如,不能把“非负数”说成“正数”;不能把分式的约分说成是“约去上面和下面的公因式”等。如果教师的语言模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或错误。如教师说“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学生就会把判断成一个字母。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其构成内容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却以一定的“形”存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来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通过恰当的比喻,形象的语言使深奥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浓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不断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持续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于每天一节又一节的课堂而言,如果教师语言索然无味对于他们可能是一种煎熬!而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地驾驭好课堂语言,以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和枯燥,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与乐趣。这样,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情绪调节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把握一个“度”,给学生美的享受,知识的愉悦。.

三、教学语言要鲜明,具有启发性

数学教学语言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而且应具有启发性。初中数学教学切忌一言堂,不顾学生的反映,而应自始至终贯彻“启发”这一教学的中心原则,用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才会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如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问:“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中有180度?”学生一般能回答:“平角的度数是180度。”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之和为180度。”教师再问:“如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同时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动手做拼角实验。教师巡视,并随时进行个别指导。拼好后师生共同完成教科书上的证法。然后教师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得到平角?怎样才能得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启发学生先做拼图实验,再分析其余的几种证法。在这一过程中,辅助线可由师生共同完成,至于各种方法的证明,则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样启发式的语言,让学生参与从探索到完成证明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语言要有情趣,具有趣味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教学语言只有直观生动、通俗形象、深入浅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的总结语、追补语等都要求具有趣味性。数学语言的趣味性既可以表现为形象有趣、通俗易懂,又可以表现为风趣幽默。

汉语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它具有“整齐美,错落美”的特点,能显现出语言的节奏感和情趣。因为清晰的语言节奏能给人以美感,所以,科学教学语言必须有节奏,有抑有扬,力求做到抑扬顿挫、缓急适度。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的地方应适当反复,难点之处应仔细讲,关键的地方或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叙述得要慢一点,声音要高一点,做到以声传情,并配以适当的手势,这样才具有吸引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呆板的语调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机枪式的追问会使学生毫无思索的余地,这样都达不到教学目的。

生动、幽默的语言是教师上课的润滑剂,它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进而提高思维的质量。例如,有些学生做完一部分课堂练习后,就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握这节课的内容。针对这种典型的自满现象,教师就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委婉及时的引导:“现在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小心脚底下的陷阱哦!”这时,学生一定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他们在后面的练习中就会更加仔细。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内涵很丰富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蕴含着潜在的信息内容,富有技巧性、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联系已知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只要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处处留心,反复实践,细心琢磨,不断总结,就会使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境地。

参考文献:

[1]陈家俭,范垂教.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7,(2).

[2]张艳丽.谈数学语言、姿势语言与板书语言[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

[3]潘小明,刘洁.关于加强中学数学语言教学的点滴思考[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姜晶.数学语言及其教学[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5]和慧民.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J].中国成人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