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政治作业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政治作业的尝试

张树鹏

张树鹏(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张沟中学安徽蚌埠2334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学生的试卷作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讲评如何有目的让学生自改政治作业,这就要花更大的气力,主要体现一个“导”字上。

关键字:培养;自改政治作业;尝试

学生作业的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往全由老师完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的用“学生自己相互批改”这种自主型的方法取代了“保姆式”的“灌注法”,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就是一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尽管教师亲笔批改,课堂上集体纠正,并反复强调,可是下次作业却又出现了,有的学生甚至长期不能根除。其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在讲评时,大多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注入式”有些教师且态度粗暴,感情激愤,特别是课堂上集体评讲作业中的错误时,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其中还夹杂些挖苦、讽刺之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自觉性稍强的当然有收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即使在老师的高压下,也只是机械的记下有感关知识的一鳞半爪,过不了多时就忘得一干二净。作业中的错误依然如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动手去解决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的试卷作业,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要去亲手批改、讲评,这是常规。可大部分教师长此以往,千篇一律,这就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就应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学生自己批改作业。

初中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独立的意识逐渐增强,有相当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自改作业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同时,初中学生还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特征,在相互评改试卷、作业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们谁也不甘落后,评改时,人人字斟句酌,个个反复推敲,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其劲头真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密切地注视全班的动向,对一些必要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有时也同他们品长论短,有时在某些地方布设“疑兵”……师生共同讨论,妙趣横生,人人受益匪浅。就这样,司空见惯的难题就能被攻克。

学生自己评改作业的自主型教学之所以可行,就在于:

首先,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以人的一定的情感为基础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巴甫洛夫也把兴趣视为增强神经系统紧张度,引起大脑皮层的优势活动的因素。教师讲解学生作业、考试中的错误时,多数采取的是传统的教育法——“注入式”,形成了“我讲你听”的不正常关系,其实初中生是不喜欢成年人过多地干涉和包办,不愿意吃别人嚼过的谟的。“保姆式”的教学方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一错再错。讲解作业废止注入式,采取学生互相批改的教学方法,学生变成了教学的主体,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优先、集中地指向自己感兴趣的——自改作业方面来。通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后,从而获得更多的真正的知识,基本上解决了上述的难题。

其次,这种尝试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这种“自主型”的教学法,教师并非放任自流,寻轻松,图省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花更大的气力。这主要体现一个“导”字上。如给学生批改作业拟定哪些标准,给予哪些必要的点拨,估计学生在互批互改中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应如何解答等等。实在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叶老所说的那情景:“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了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再次,这种尝试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关系的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才是主体,是内因。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也正是外因通过内因在起作用,因而才出现了上述那种可喜的情景。

总之,让学生自己动手相互批改作业的自主型教学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符合教学的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726页;

[2]1977年12月叶圣陶给《中学语文》的题词;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9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