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外下桩”法在外海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谈“体外下桩”法在外海施工中的应用

张旸1范文华2

1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422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230

摘要:在无遮掩的外海进行沉桩施工,桩长超过打桩船极限打桩长度,且由于特殊原因,打桩设备无法更换时,沉桩施工的难度将非常巨大。本文就仰光外海引航站工程,谈谈外海施工遇到桩长超过设备打桩能力时的措施和“体外下桩”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思考。

关键词:外海沉桩,桩长过长,“体外下桩”

0前言

近年来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海上平台的施工也渐渐由近海向远海延伸,海上油气平台、跨海大桥到外海风电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于海洋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利用。由于外海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对于海上平台的设计,桩基依然是首要选择,而随着工作平台的规模变大,或是地质情况特殊的海域,设计承载力增大,设计桩长也随之增加,当桩长超过沉桩设备打桩能力、且无法更换沉桩设备时,施工难度将变得非常大。

图1-1引航站平面布置图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仰光外海引航站项目拟建于仰光港外海水域的锚泊区,主要为外国船舶经仰光河入港提供引航服务。建设地点位于仰光河口外约20海里处,即东经96°16.7″,北纬16°12.7″。本工程位于仰光港外海水域,总长度79.2m,其中包括:33.2mx27.9m的引航站平台,码头平台,13mx13m的油罐平台和33m长的人行通道。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本项目桩基设计为φ1200钢管桩、壁厚20mm,共68根。

表1-1钢管桩长度和重量表

1.2地质勘测资料与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工作钻孔资料,工程区域内的地质构成为淤泥、淤泥质粘土、粘土、细砂、中粗砂和中粒砂

表1-2施工区域地质资料表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区域土层从上到下为:

(1)淤泥:灰色,饱和的,很软,有点粉土和有机物,含薄层细砂;

(2)淤泥质粘土:饱和,非常软,软小细砂和有机物,包含细砂层;

(3)粘土:灰色,饱和,有点粉土夹杂着腐木;

(4)细砂:浅灰色、灰色为主,饱和,非常密集,包含粘性颗粒;

(5)中粗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非常密集,掺杂一点粘性颗粒,

(6)中粒砂:灰色、灰绿色,饱和,非常密集,有点粘性颗粒,

则本工程基桩要求穿过淤泥层、淤泥质粘土层、粘土层、细砂层和中粗砂层,进入中粒砂层。

2施工难点分析

2.1沉桩施工难点

本项目钢管桩最长为65.6m,泥面标高约为-7.8m。试桩期间,风向为西南风,涨潮流为西南方向,风向与涨潮方向一致,造成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因此需要趁低潮施工,低潮时水深约为8.0m,打桩船极限打桩长度为63.0m(55.0m加上水深)。10月中下旬“雨季”接近尾声,西南风和东北风会交替出现,据与缅甸当地船长了解,10月份以后风平浪静的海况将逐渐增加,12月~3月是海上施工的黄金时期。计划10月中下旬出海打桩,由于风向改变,水深条件有可能增加,63.6m和65.6m的桩施工难度依旧很大。

本项目沉桩使用的设备为三航桩2,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表2-1三航桩2船舶资料表

2.2措施分析

根据以往在仰光河桩基检测数据分析,仰光河地质恢复系数大于1.53。另外,通过5月的试桩与我公司在仰光河多年沉桩对比,本项目地质条件比仰光河优良,其恢复系数应该大于1.53。因此建议10月份出海对已沉设的管桩进行复测,根据结果确定相应措施:

若桩基复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向设计建议减少桩长;

若桩基复测结果略小,则建议减少桩长增加桩端内部衬板,即通过增加桩端阻力减少桩侧摩阻力;

如果设计不同意优化,拟将采取以下措施:

如桩基复测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采取“体外下桩”方式沉桩,即将钢管桩先沉设土中4~5m(需提前计算桩位),然后管桩入龙口、套替打,最后移船定位、锤击沉桩至设计要求。由于“体外下桩”要求水文条件较为苛刻,水流、风浪、涌浪以及风速均不能太大,否则影响打桩船安全和沉桩质量,因此造成施工功效特别低,预计每个潮水仅有2至3天可沉桩,对工期影响特别大。

3施工工艺

3.1“体外下桩”施工工艺流程

3.2打桩测量控制

测量负责人根据桩位图的位置尺寸,仔细地计算每根桩的施工坐标,对图纸已提供的桩位坐标进行校核和施工坐标的转换。坐标的计算及转换由两人对算而来。

测量人员根据复核过的桩位坐标、桩形参数、扭角、仰、俯打情况、标高提高量等数据,采取GPS测量控制系统进行沉桩定位。

3.3桩的吊立

由于外海施工船舶摇晃较为厉害,故采用吊耳的方式起吊,出海前将管桩焊上吊耳,吊耳位置和尺寸按照设计院要求加工、焊接。

吊桩采用三点吊,采用吊耳的方式起吊。先水平起吊,将桩水平吊起高出驳船2.0m后,然后绞锚缆,使桩船远离运桩驳。待打桩船大体就位时,开始立桩,将桩水平吊起在水面处,桩船3#钩慢慢提起,1#钩慢慢降落,待桩底部到达泥面时,3#钩继续提起,1#钩继续落。3#钩继续提起,慢慢靠近桩架,将桩放入龙口,将桩抱住。

3.4沉桩

打桩船在桩身吊起适当的高度后再立桩进龙口,直桩下桩时,桩架保持垂直,锤击沉桩过程中注意桩锤、替打和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替打保持平整,以防产生偏心锤击。

如在沉桩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暂停打桩,与设计及时研究解决: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

打入桩记录打每根桩所需的锤击数,除了记录每打入50cm的击数外,还要记录最后30~50cm沉桩的每10cm贯入的锤击数,此外,记录资料还应包括打桩船、桩锤、锤的落差、打桩日期、打桩历时、打桩偏位、桩顶标高、负责工长或管理人的签名等,在打桩工程的每天收工后把记录的复印件交给工程师,沉桩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断桩、桩身破损、滑桩、贯入度反常等)均应作详细记录。

3.5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基桩数量较多,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沉桩前将逐个复核桩位,并编排合理的打桩顺序,避免碰桩和不能打桩的情况;

如果施工中发现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将视情况报设计等有关单位,补充一定数量的钻孔资料,以探明真实情况,避免给工程留下隐患;

做好沉桩前期的质量控制:加强钢管桩出厂前的质量检查验收;加强吊运、运输过程中的保护,避免桩身损坏;打桩前对桩的外观质量再次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并做好记录,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不得使用;

加强测量仪器及船机设备的维护,沉桩前必须进行检测,杜绝人为隐患;

打桩船每次布锚后,要先进行试拉,确认可靠后方可使用;

压锤过程中随时调整桩架垂直度,保证桩锤、替打和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替打保持平整,避免产生偏心锤击;

下桩过程中若发生桩较大跑位,必须将桩提起重新下桩;沉桩过程根据试沉桩的规律,适当取一个提前量,确保桩的正位率;

密切关注桩身贯入度和桩尖所处位置的地质资料,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锤击能量,尽量避免溜桩现象发生;

4小结

“体外下桩”的沉桩方法是在没有足够设备条件的极端情况下的一种施工方法,也是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结合地质水文条件进行施工的成功范例,对后续的沉桩施工,特别是桩长较长情况下的沉桩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陈志辉,陆永强,朱伟强.《桩基负摩擦力浅析》[J].土工基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