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牛方楷

国网黑河供电公司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水平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对配电网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和设计,影响着农村未来的的发展,一旦配电网达不到实际的需要,便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配电网的规划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各方面组成的配电网络规划,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从而保证电网配网能够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电网;配网;规划设计

前言

配电网络的供电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是将农村地区的现状和发展预期作为其根本点与出发点,确保农村居民都能“用上电、用好电”,促使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农村电网配网规划设计现状

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农村居民用电的条件下,力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由于配电网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其各项设备的分布较广,数量较大,涉及到众多不同的专业,对配电网进行管理的任务极为繁重。而且长期以来,农村配电网结构较为薄弱,技术设备等都较为落后,老化陈旧现象较为普遍,配电网负荷较重,自动化的水平低,一旦发生事故需要维护,工作量非常大,恢复供电需要很长时间,很容易出现发电容量冗余但供配电能力低下的现象。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方面,对于经济效益的分析过于简单,甚至于未进行分析。多数电力企业在对效益进行分析时,通常会选择使用列表法,简单易算,而计算之后,缺少论证,难以为投资提供准确的参考。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用电负荷增长预期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但用户对用电的要求又提高了。所以,在力求投资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对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重要文件加强了解,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过往的电网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在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通常只提出一种方案,不进行多种方案的论证和比选。而且随着推广采用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以及选用标准物料,往往造成规划设计方案偏大,增大了电网建设投资,降低了投资效益。

2、农村电网的规划与设计

2.1完善配电网管理章程与制度

配电网的管理情况复杂,我们一定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其管理章程与制度,制定出一套适宜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规程,明确分工,使配电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配电网规划单位要搭建好各类信息和工作良好的沟通平台真正促进配电网信息共享和各部门协同工作要建立以基层局为中心的信息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首先,要重视配电网中基础的管理工作,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配电网管理模式,并对配电网运行拟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在检修维护过程中要做好停电预安排等安全工作。同时,还要按照整个电网的规划,对电网传输容量的增加进行优化安排、不断的提高电网的安全与供电质量,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的环网供电。在具体的规划中,要重视线路断路器的位置、容量的限制以及线路长度的控制,对配电网中设备的选型与更新也要重点关注,配电网的各项设备绝缘化改造、电网的自动化调度系统与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等也是一个重点。

2.2合理预测配网负荷

在以前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对负荷现状和负荷发展只是进行简单的描述,一般没有开展系统的负荷分析和预测工作,负荷预测数据只是简单的按供电户数来定,这样的负荷数据往往偏大。所以,应该合理预测配网负荷,应以基础情况、基础数据、基础信息的采集为出发点,为配电网规划找到最根本的基础,同时对于管理配电网规划也可以起到明确目标和明确责任的作用,特别对于配电网规划区域的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满载过载、承载能力、供电电压合格率等重要数据进行全面地掌握从源头上进行配电网规划的管理。应该对规划区内的负荷进行前期调研,大致确定供电区实际负荷及用户类型,再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出该区域的负荷,从而确保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

2.3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

合理选择变电站的布点位置非常重要。应用变电站规划的方式,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可应用馈线规划的方式,也可将馈线规划和负荷重新分配两种措施进行综合运用。在农村选择一个合适的变电站站址受限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农村用电负荷小而分散,变电站除考虑布置在负荷中心外,还必须兼顾供电半径。根据配电网负荷预测结果,合理确定规划区内的配变总容量、各分区配变容量及每个台区的配变容量。根据负荷情况,调节线路的电压,即调节变电所的主变分接头来使线路的电压始终运行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在低谷负荷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在高峰负荷时,可变损耗占总损耗比例较大,可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由于农网负荷季节性、时令性强,负荷峰谷差大,负荷率低,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低,配变负载损耗相对较低,应适当降低农村配网的容载比。

2.4合理规划农配网的主干网络

在配网规划中,应该按照“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理顺配电网层次结构,明确区块性质,做到结构合理,避免不同性质的配网结构无序交错。合理组建农村配电网主干网络,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供电半径。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中规定:10kV线路不大于15km;400V线路不大于0.5km。但在农村配电网中要满足这一要求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参考这个数据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以线路末端电压满足要求为准。在电压满足要求时,可相应的延长或缩短线路长度。比较好的配电网的网络构架可做到在任何高/中压的变电站全停的状况下可转供其所带所有负荷,避免停电事故。而10kV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可有10kV辐射网与10kV环网两种。前者在供电区域内用户专线适用,但应注意控制辐射线路最大供电的负荷与供电的半径通常要在5千米内;后者则适用负荷密度比较高的中心地区,可确保需要时转供用电负荷。

2.5引进先进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①要建立电网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大规划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遵循规划的客观要求与规律,充分利用营销、调控部门已建成的专业辅助计算机系统,开展计算机辅助完成基础数据管理、规划业务管理和规划设计辅助决策等工作,以提高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②在农网配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方法,保证配电网络、供电电源具备可靠性,提高负荷转移和互供能力。强化检查维修,及时消除缺陷。做好电力设施的防护措施。③在农网配网的设备选型上引进高新技术设备,逐步提高农网配网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推广智能化配电网上下功夫用一体式线路柱、自动化监测装置、网络在线检修等新型技术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做到电力建设适度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剂。

3、结语

总之,配电网规划是整个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初始,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电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应当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保证农村电网建设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提高农村电网配网运行的能力,为农村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奇.浅谈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的考虑[J].电源技术应用,2013

[2]陈碧绅.农网改造中的农村低压电网规划与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