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

陆沈艳

陆沈艳(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潜在护理问题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先预防后治疗,防患于未然。结果: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工作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精神病人危险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28-02

危险行为是指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的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行为[1]。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等因素的影响常发生危险行为,所以怎样预防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预见性护理是指住院病人未直接表现显性行为之前,护理人员通过对各方面信息资料收集、预见性护理是指住院病人未直接表现显性行为之前,护理人员通过对各方面信息资料收集、评估而获得病人隐性行为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2]。因此,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实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避免或减少危险的发生,保护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是精神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2年1月~5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按入院先后住院证号码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8~42a,平均29.32±8.76a;病程1mo~12a,平均3.33±3.01a;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0例,初中以下20例,有固定职业26例,无固定职业24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7~43a,平均29.89±9.06a;病程1mo~18a,平均4.06±3.82a;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4例,初中以下26例;有固定职业28例,无固定职业22例。两组以上各项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与医生一起采集病史,或详细听取医生病情介绍,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预见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对病史中有危险行为者,因为病史中的暴力行为是最主要的预测依据。在住院期间根据每个病人的言语、行为及精神病表现、探视情况及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预见其可能发生的情绪波动,冲动行为等,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根据医嘱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

1.2.2危险行为的评定采用陈彦方等编制的危险行为简易评定量表[3],评定患者的危险行为。在评定时略作改动,仅按有无危险行为两级分化评定,并记录每1次出现危险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及姓名等。

1.2.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研究组病史中有危险行为40例,对照组有危险行为43例,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67,P>0.05)。两组在住院治疗2mo末,研究组发生危险行为13例次,对照组发生35例次,两组间比较经χ2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4.74,P<0.01)。

3护理

3.1预见性护理

3.1.1提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避免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因为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

3.1.2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针对精神病人危险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

3.1.3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缺乏自知力,又对医院环境陌生,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入院须知。了解患者的需要、担心、忌讳,并主动尽可能帮助解决,使之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对患者做好护理风险评估。新入院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行为的严重程度,对有上述行为者重点监护及交接班。每周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了解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将有被害妄想、自杀观念及冲动倾向的患者安置在重点病房,环境保持安静,专人定岗观察,活动在护士视线范围内,避免病人单独活动。(4)鼓励病人以语言方式表达或发泄敌意,而非攻击行为。(5)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新入院病人及探视病人的安全检查。病房设施检查要做到经常化,每周至少一次,包括患者的物品、门窗、电线等设备,凡构成威胁患者安全的物品都要没收,妥善保管。(6)各班护士做到勤巡视、勤观察。严格交接班制度,特别是详细交接病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制止。发现冲突先兆及时有效处理[4]。(7)行为干预。引导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手工制作、整理卫生等,既可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费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5]。(8)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尊重理解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经常与病人一起娱乐、一起劳动,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消除不稳定情绪。

4讨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以症状护理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6]。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需要护士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能力,防患于未然。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紊乱,行为常受精神症状和其它原因的影响,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等,因此更易发生危险行为。危险行为的发生又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只有具备预见性护理能力的护士,才能更好地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经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实施者。因此,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英.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80.

[2]翁钟来,方岚,吴开文.精神分裂症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1,11(11):153-154.

[3]陈彦方,马登岱.抗精神病电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27-132.

[4]李忠英.综合干预预防住院精神病病人间冲突的发生[J].全科护理,2009,7(5):1329-1330.

[5]沈秀萍,虞祥娟,杜娜.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6-7.

[6]李丹萍,张巍巍,徐凯春,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