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潘翠柳杨霞金世任通讯作者:张志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分析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组护理后,两组VAS与ASA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手术治疗前期间,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与负性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手术治疗;针对性护理;效果

乳腺肿瘤是一组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是治疗乳腺肿瘤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肿瘤病灶的切除,防治病灶的继续增长,预防癌变[1]。但手术作为创伤性、侵入性操作,可能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疾病预后,基于此在近年来临床中强调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本文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临床资料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均获得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且均符合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等治疗指证;本组患者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87±2.15)岁,病变位于左侧者42例,右侧者38例,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者38例,髓样癌者12例,粘液腺癌者11例,导管内癌19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监护、遵医嘱治疗性护理等;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加强心理护理: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多以病灶切除为主,乳房作为女性第二性征器官,若对此予以切除,无论对患者生理或是心理均可造成严重打击,特别是年龄偏小者,其面临心理压力更大,临床以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表现突出,对患者整个术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掌握其心理情绪变化,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开导,纠正患者对自身乳房切除问题的错误认知,并向患者说明、普及手术治疗方法、重要性、必要性,以此提升其临床配合度。②充分术前准备:乳腺癌手术开展期间,其施术范围相对较广,加上手术的复杂性,术前充分准备具有必要性,并加强其术前各项检查的完善,如常规配血、常规化验、胸片、心电图、心功能等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满足其知情权。此外,手术前由于患者身心双重作用下,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出现术中、术后营养支持不足,应进一步对其饮食、营养支持予以加强,包括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等食物类型,以尽量患者自身口味与集体需求量,增加手术耐受性。手术前备皮中需做好手术区域的清洁准备工作,对于术前存在皮肤溃疡、破损者应遵医嘱采用抗生素资料,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③术后功能锻炼:手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预防淋巴结水肿、肢体功能障碍等发生。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依据患者情况,鼓励、指导、协助患者作早期的功能锻炼,包括腕部、手指、上肢肌肉等,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过渡至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予以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程度,总分值8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情绪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两组VAS与ASA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乳腺癌知识的认知度不足,或认知错误,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恐癌”等负性心理,出现消极的治疗态度。手术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临床医生的经验与技能,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对于整体疗效而言意义重大,依据患者治疗方式、病情等评估,搭配相应的护理模式,以期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最终提升患者生存率。常规护理期间侧重强调基础内容的落实,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2]。众所周知,患者个体存在显著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病理、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还包括负性情绪严重程度、类型,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样也有患者表现出典型的抑郁等等,因此常规护理尚存在较大局限性。针对性护理模式,顾名思义,此护理模式侧重于干预期间的针对性、系统性,如干预期间,临床依据乳腺肿瘤手术方式、时间,以及患者自身情绪、病情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展开相应的护理内容;即对于存在负性情绪者,采取加强其心理护理,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依据患者情况展开早期的运动训练等等。从结果可见,分析组干预后VAS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更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疼痛感,增加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提升疗效[3]。

综上所述,乳腺肿瘤手术治疗前期间,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与负性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宇.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37-237.

[2]金吉吉.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肿瘤外科乳腺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17):124-125.

[3]刘立民.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