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化学解题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浅谈高三化学解题策略

杨松柏

杨松柏(大理新世纪中学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通过举例说明拥有一套好的解题策略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对于高三学生应考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应在教学中注重教法的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三化学;解题策略;快速、精细、准确、全面;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不断地开展,而针对学生的学法研究却被淡漠化了,尤其是高中学科的教学,教师注重教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学法的研究。进入高三在学生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通过复习学生对主干知识能基本掌握,自己也做了不少的题,但成绩总是提不上去。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问题出在学生的解题策略上,高考中学生的解题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在高三复习中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以下就针对自己所教化学学科谈一点解题策略,大体可概括为“快速、精细、准确、全面”八个字的内容。

“快速”,即快速审题。审题不慎,考虑不周,是每年高考部分考生解题时出现的通病。考生在答题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混乱、审题不清等可以看出考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欠缺,在高三化学的复习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审好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在解题时首先可快速地浏览一下题目,形成条件发射得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而后应用相对应的知识体系进行解题,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例1.设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和32g臭氧所含有的氧原子数都为2N0

B.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的分子数为8N0

C.1L0.lmol?L—1的醋酸溶液中,离子和分子的总数为0.1N0

D.0.1mol铁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3N0

评析:在大体浏览题目后,我们可得出此题是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此时我们脑子里要浮现出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体系,而后用m、n、N、v、c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体系进行解题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下图中的A、B、C、D、E、F、G均为有机物

.

据上图回答问题(略)

评析:经快速审题后可得出此题为有机推断,解题时要联想到有机物官能团与反应条件一一对应的知识体系,找到突破口就可顺利解题。此题可先抓住E中的官能团酯基逆向水解得到B,通过反应④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推出D为乙醇,再结合反应③酯化反应得到C为乙酸,最后用B、C、D逆向酯化反应就可得到A。

“精细”,即仔细地精读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环节是得高分的关键,在解题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做到精细而得不到高分,最后造成遗憾。比如,在例1中熟知用物质的量为核心知识体系进行解题后,接下来就要仔细分析每一个选项,A选项是有关气体的计算,但给的状态是常温常压,有些同学会掉入陷阱中认为不能计算就给与排除了;而B选项中给的状态倒是标准状况,但没注意到辛烷是液态就会错选;C选项中没注意到一个醋酸分子电离出两个离子和D选项中没注意产物是Fe3O4同样会造成误选。因此,解题中做到“精细”是解好题的基本保证,在平时的解题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准确”,即准确回答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考试结束或课堂上回答问题后,自我感觉良好,可看到考分或听到老师的更正后,又大失所望。究其原因,大多是没看清或没听清思考点的角度或角度的变化,盲目去答,结果出错。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看清思考点角度和角度变化的能力,而后才能提高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高考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呈逐年在增加的趋势,但很多同学往往没有准确使用化学用语而丢分,比如:

例3.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

请填空:

(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

(2)B的名称为_______,B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

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_,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

评析:由题给信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A为硅,B高温下与碳反应可制得硅,则B为二氧化硅,其反应为2C+SiO22CO+Si;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C为硅酸钙,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钠,D为硅酸钠。但很多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把B的名称写成SiO2;B的晶体类型写为分子晶体;化学方程式2C+SiO22CO+Si中高温的条件没有写;C的化学式写为CaSiO2;D的化学式写为NaSiO3等等。

“全面”,即全面分析问题所隐含的结论,做到全面回答问题。在做题中我们要有全面思考结论的理念,不能只答其一。下面以实验题来举例说明:

例4.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

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

评析:此题中第(2)、(4)问是要仔分析的,很多同学一般只答了部分要点,如(2)问中只描述了b中水面会下降,而没说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4)问中原因只描述了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而没有说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这样整个题就得不了满分,以致全卷也得不了高分。

综上所述,拥有一套好的解题策略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最终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真正化学学科的学法研究还需广大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为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