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乳痈40例

/ 1

保元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乳痈40例

韩宜容韩永生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65200)

【中图分类号】R2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277-01

乳痈(乳腺炎),又名乳症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经络辩证为:乳痈之形成与足厥阴肝经与足阳明胃经有密切关系,因乳头由足厥阴肝经主之,乳房由足阳明胃经主之,肝经之气与阳明之热互相搏结,气血不调,脉络、乳络不通乃成此证,此病人多发于育龄产后的妇女,以哺乳期初产妇为多见,而顽固性乳痈是指经长时间中西医治疗,其肿痛始终不消或溃后创口久不愈合的乳痈而言。自2006年以来用保元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乳痈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小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治4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24岁至36岁,病程14-29天30例,1-2个月6例,2个月4例,平均1.5个月,其中乳房肿痛不消8例,创口不愈合7例,全部病例均经抗生素或手术治疗两周以上效果不佳者。

2治疗方法

2.1乳房肿痛内服保元汤,当归10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山甲10克,炮姜6克,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黄6克,水煎一日两次100毫升。外敷拔毒膏24小时一换。

2.2创口不愈合内服保元汤加味,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水煎一日两次温服。外敷拔毒膏24小时一换。

用上法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7天为一疗程,一般1-3个疗程随访观察。

3疗效标准

3.1痊愈乳房肿痛消失或创口愈合,3个月内未复发。

3.2显效肿痛显减,创口未完全愈合,但缩小,脓液量少。

3.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4治疗结果

痊愈30例,占75.0%;显效7例,占17.5%;无效3例,占7.5%。

5典型病例

例一:王××,25岁,2006年5月6日初诊,主诉:足月顺产,初产后二周,偶感风寒,浑身困痛,经抗菌消炎治疗10天,口服中药7天,乳房肿痛不消,就诊,左乳内下象扪及肿块,4×5cm,压痛(+),无波动感,表面不红,伴面白肢冷,精神萎靡,患侧乳汁减少,血象: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10g/L,中性65%。舌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血虚寒凝,痰瘀互结。治以温阳补血,通络散结,用保元汤加味,用药3天,肿块缩小,疼痛减轻,唯胃内不佳,原方加山楂、麦芽10克,连服6剂,肿痛消失而愈。

例二、葛××,2008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左乳外上象乳痈化脓行手术切排。泄出脓液一弯盘,每天换药加用抗菌消炎,治疗25天,仍然脓液甚多,湿透敷料及内衣,创口填塞3-5条沙条,创口周围硬结压痛,转于我处就诊,患者形体稍胖,面色无光,恶露不绝,乳汁甚少,舌淡苔白,脉细弱,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10g/L,中性65%,证属气血耗损,阳虚寒凝,治以保元汤加味,治疗一个疗程,脓液明显减少,创口缩小,续用7天,未见渗出液,创口愈合。

6体会

乳痈属常见“外痈”之一,多发于哺乳期产妇,历代医学家多以清胃热,疏肝气清消法治疗,现代医学由于抗生素不断应用,使炎症得以控制和消退,即使化脓可行手术切排,经过治疗多数能获愈。但是由于抗生素长时间反复使用,一部分病人已产生耐药性,受用补气养血,温阳散寒。

保元汤为主治疗难愈乳痈,每获良效,因产后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又经抗菌消炎及寒凉药物长期治疗,以致证随药变,由实热转虚寒,在临床上并非鲜见。“痈者雍也”,血得寒则凝,得温则消而去之,由于血虚寒凝,痰瘀滞阻,致肿痛长期不消,或经切排,脓血大泄,气血耗伤,生化固摄无权,故见渗泄脓水不止,创口经久不愈。保元汤方出《外科全生集》温补气血,托疮生肌之功,有温补不滞邪,消散不伤正的优点,为治疗阴疽的名方,用原方加王不留行、山甲、以增强其温养托毒,活血化瘀力度,外敷拔毒膏使药达病所,内外合治,提高疗效,对创口不愈合者用保元汤加味重用黄芪,古人有“黄芪为疮家圣药”之说,对久败疮疡尤宜,外敷拔毒膏,能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生肌敛疮,从临床观察到内外合治能使炎症快吸收,脓液明显减少,肉芽生长迅速,以获短期愈合之效,以温补消散,内外结合治疗乳痈,使用效果好,尤对经久不愈的乳痈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