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射室患儿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浅谈注射室患儿的心理护理

尹蓉蓉

尹蓉蓉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1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297-01

儿童因为生理特点、情绪不稳定,往往对打针有一种恐惧感,产生心理反应。或以前曾接受过注射疼痛刺激,对注射表现强烈的反抗行为,哭闹不止、拒绝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注射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注射工作,同时也延误患儿的治疗。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取得患儿的配合。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为1-9岁儿童肌肉注射12928人次,其中1-3岁幼儿3787人次,4-6岁学龄前儿童4637人次,7-9岁学龄初期儿童4504人次。本人经过临床实践,得出如下心得体会。

1力争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现在的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到长辈们的过分宠爱,多有任性,好动,爱哭的性格,一生病一家几代人都围在身边,家长往往表现出过分的爱抚,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我们首先要告诉家长注射治疗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使家长能够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

2注射前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1-3周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先逗逗他,让他熟悉你,不至于产生陌生和恐惧感,减少注射时的挣扎。对4-6周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亲切地称呼患儿的名字,并且轻轻抚摸他或拉拉他的手,必要时对他外表服饰或其它特别的地方进行赞扬。对7-9周岁的孩子可以谈谈他们学校的事,比如他比较要好的小朋友是谁啊?老师姓什么啊?然后说:哦是某老师啊,我认识,那你一定要乖,不然让老师知道了可不好,如果你表现好的话,老师知道了也会表扬你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好强,所以他会乖乖地听你的话,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通过初步接触使他们对你产生好的印象,取得他们的配合是很必要的。

3注射时掌握一定的注射技术是关键

同时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对1-3岁的孩子可以给他玩玩具,或者拿他喜欢吃的东西逗他,但不能给他吃东西,以免哭闹时吸入窒息。对4-6岁的孩子可以问问他最近在幼儿园学到一些什么,能不能给护士阿姨背一首儿歌啊,或者说我很喜欢听小朋友唱歌的,你能不能唱一首歌给我听听啊,这时候他一定很乐意拍你马屁了,所以就趁其不备,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扎进去了。而7-9岁的孩子很少有不配合的,但他们往往过分紧张,甚至全身肌肉都紧绷,这样你可以给他开个玩笑,对他说你脸上什么地方有个脏东西快把他拿掉,这时他就转移了注意力,也就是你得手的好机会。但也要见机行事,不能老用一个话题。

4注射后掌握儿童心理,及时表扬鼓励

比如:某某小朋友,你真棒,真勇敢,歌唱得好听,儿歌也背得很好,现在阿姨要给你一点奖励,是什么呢?让他想想,然后拿出一个胶贴对他说,阿姨没什么奖励你,这个你喜欢吗?他一定点头,然后送给他,嘱咐他明天也要这样勇敢。这样一来,为明天的注射治疗打下了基础。

通过与患儿的交流,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心理,调动了患儿的积极性,取得了患儿的配合,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也能使我们保持一颗童心。现代护理工作奠基人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和愿意工作的手。

自开展儿童心理护理以来,我们多次受到患儿家长的表扬,今后我们愿与同道们共同探讨适合注射室工作的更为理想的儿童心理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