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范璆芳

范璆芳

(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甘肃金昌737100)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产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药物的名称与给药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静脉给药的方式最高,占据百分比为80.00%,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其中加替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最高,P<0.05;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3例,其中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加替沙星导致的。结论: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减少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55-02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以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抗菌能力较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1]。有关研究指出[2],喹诺酮类药物以胃部不适、内分泌失调、脸部损害等作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剂量、合理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关联,可用于全身感染的患者。为了对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详情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产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15例呼吸道疾病,22例泌尿疾病,13例器官外部损伤感染;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22~68岁,平均(45.23±3.12)岁。

1.2方法

实时监测并记录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依据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给药名称与给药方式。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纳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情况

下表可知,5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静脉给药的方式最高,占据百分比为80.00%,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其中加替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最高,占比为46.00%,P<0.05。

2.2不良反应程度

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3例,占据百分比分别为82.00%、12.00%、6.00%,给予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加替沙星导致的。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与头孢等抗菌药物相比,其区域在于作用点不同,喹诺酮类药物以信DNA为靶,对细菌DNA回旋酶作用进行有效控制,以防细菌发生再生与分裂现象,其中以革兰阴性菌的抗菌应用较为常见,注射方式与给药途径的不同,均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情况[3-4]。本次研究选择50例发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的共有40例,该类给药方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由此可知,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应用时,或多或少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许多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不适、神经系统异常、其他变态反应等。临床研究指出,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几率在3.1%~16.2%之间,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以下几方面:

A:神经系统异常:以头痛、头晕、精神不振等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若患者存在精神异常史、精神病史应禁止采用该类药物,且喹诺酮类药物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现象,实际用药时应谨慎选择[5]。

B:胃肠不适:以胃痛、胃酸、恶心、呕吐、厌食等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且喹诺酮类药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胃肠,但是多数药物不会对胃肠造成影响,与患者的脾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实际用药时应加强临床观察[6]。

C:皮肤炎症:以脸部出现疱疹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给药剂量较高或者给药较急引发[7]。

D:肝肾血液系统毒性: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将会对人体的肝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说明给药后将会直接与肝脏发生作用,且该类药物还可将白细胞杀灭,减少了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容易出现贫血现象[8]。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50例患者经过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轻度不良反应41例,中度不良反应6例,重度不良反应3例,占据百分比分别为82.00%、12.00%、6.00%,给予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中,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加替沙星导致的。分析加替沙星引发的其他不良反应也较高,且分析该类药物可达到较为显著的抗菌效果,但是受到患者给药剂量、实际病情、体质等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实际应用时应加强临床观察,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对于具有癫痫疾病、精神病史的患者应禁止采用该类药物,以防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类型;采用加替沙星治疗时,应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

综上情况可知,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减少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谭莉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2):92-95.

[2]蔡立红,阮姝楠,郭晓红等.180例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8):736-737.

[3]KumarasamyChandraprakash,MathanSankaran,ChokalingamUvaranietal.Astrategicapproachtothesynthesisofnovelclassofdispiroheterocyclicderivativesthrough13dipolarcycloadditionofazomethineylidewith(E)-3-arylidene-2,3-dihydro-8-nitro-4-quinolone[J].Tetrahedronletters: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RapidPublicationofPreliminaryCommunicationsinOrganicChemistry,2013,54(29):3896-3901.

[4]吕素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2):2-3.

[5]钟晗,刘晓琰,崔敏,等.155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5):309-311.

[6]宋新志.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6,29(3):267-268.

[7]张德华.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51-51,52.

[8]Pérez-Moreno,M.O.,Picó-Plana,E.,deToro,M.etal.β-Lactamases,transferable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ants,andclass1integron-mediatedantimicrobialresistanceinhumanclinicalSalmonellaentericaisolatesofnon-Typhimuriumserotyp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microbiology:IJMM,2013,303(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