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开生育二孩社会面临的问题

/ 2

浅谈放开生育二孩社会面临的问题

尹晓霞1王昕颖2薛和令2

(1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办事处卫生和计划生育科辽宁大连116033)

(2大连市中山区妇幼保健所辽宁大连116013)

【关键词】开生育二孩;计划生育;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50-02

20世纪71年末,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人口形势整体上已由高生出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的“三高”状态转变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状态,生育率从1950~1960年代的5~6个孩子下降为1.6个甚至更少的孩子,达到低增长、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1.我国人口结构现状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提速,从2010年到2032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预计翻番,且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1%,如此迅速的老龄化和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仍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巨大考验。使得我国开始出现年龄结构失衡状况,这种失衡首先是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2000年~200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化。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发展还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由出生人口大幅减少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人口规模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人口规模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但如果放弃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减慢,人口总量却会快速增加。我们必须在调控人口时全面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老龄化问题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在我国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破解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生育政策的调整,这是解决年龄结构失衡最有效的办法。

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是在对居民生育行为还有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大多数人还愿意多生孩子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3个孩子,人口规模既可控制又不会出现过度老龄化,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二胎放开面临的挑战—高龄

再生育人群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疾病谱多元化等问题,潜在医疗需求不容忽视。毫无疑问规范化的再生育医疗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该人群的妊娠安全,切实改善出生人口素质,降低与之相关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1]。

首先,再次生育与简单生二胎有巨大差别,也非高龄孕妇叠加妊娠合并症,确切说是专门针对那些已经准备放弃生育的妇女,笼统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上,存在一系列对母儿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疾病,已有过生育,且前次分娩方式对本次妊娠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种种原因重新规划妊娠的人群。目前,针对再生育人群的医疗概念和体系尚处于缺位状态,更未见专门论述。

2.1高龄生育能力下降

身体检查了解是否适于再次妊娠。现在准备要二胎的妇女绝大部分是35岁以后的育龄妇女,由于女性35周岁以后的生育能力以及影响生育的机体状况处于下降状态,同时,高龄妇女由于受到生物、环境和心理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造成受孕困难和胎儿丢失率增加,所以,根据高龄妇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孕前与孕期保健非常重要。伴随年龄增长,人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殖衰老现象,女性的生殖衰老尤为突出。英国人类授精与胚胎管理局公布的《不孕指南》中指出,35岁的女性生育能力仅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下降至35岁的50%。当女性超过35岁后,卵巢和子宫等器官功能均显著下降,卵母细胞质量与数量下降,从而导致卵巢储备功能、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能力、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均出现降低。

此外,子宫内环境包括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腔正常形态和适当的子宫张力差。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受子宫内膜的厚度、组织结构及血流影响,随年龄增加,子宫内膜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胶原含量增加、内膜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减少、发生蜕膜化的内膜容积和子宫血流量减少等。在临床上更多见的是,再生育者往往有过多次的受孕,但给予了人工流产,存在的多次宫腔操作导致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更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子宫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都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和流产。建议高龄准备二胎的夫妻先尝试自然受孕,如果尝试自然受孕一年内没有妊娠,则达到不孕症诊断标准,应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在做好备孕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到医院进行生育能力评估如卵巢功能等检查,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如果第一胎是经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才顺利受孕,则二胎首选辅助生殖技术。

2.2高龄与出生缺陷

35岁以后的育龄妇女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畸形筛查。由于年龄的原因使得精子、卵子老化,面临着孕育的风险,易于发生胎停育、先兆流产、胎儿畸形。因此当准备怀孕时就应该开始服用叶酸,避免神经管畸形。怀孕后积极进行围产保健,认真进行畸形筛查,不要错过11~14周时胎儿颈部皮肤透明层的检查;有可能要进行羊水穿刺;5个月时做B超筛查胎儿畸形;6个月时做胎儿超声心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要注意孕期饮食均衡,不能山珍海味,要粗茶淡饭。要注意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保证孕期顺利。

3.生二胎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

准备要二胎时,应该与第一个孩子做好思想工作,让他接受这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因为第一个孩子都会受到全家的重视、娇惯和溺爱,当有一个孩子到来时,会与他分享家里的爱,如果没做好思想工作,就会出现嫉妒心理,甚至怨恨情绪,以至影响终生。因此当准备要第二胎时就应该做好工作,一旦怀孕了,要让老大感觉到这个生命的存在,激发他的爱心。可以经常让老大摸摸妈妈逐渐隆起的肚子,让他感觉神奇的胎动。产检时可以带老大去,让他听听胎心,告诉他这个生命是他的手足,是他的挚爱,是他应该用一生去呵护的生命。在孕期让老大知道要帮助妈妈,要爱护妈妈,和妈妈共同等待这个新生命的出现,让他以有这个生命而自豪,说明他长大了。

在给第一个孩子讲故事,带老大游玩时,就给宫内的老二以胎教了,因此要有极大的耐心,不因为老大不听话而发脾气,不能因为孕吐等不适迁怒于老大,这样就是有了良好的胎教,利于孩子和胎儿的发育。

4.就业歧视

《劳动法》第七章专门一章节规定女职工保护。再从《就业促进法》到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还有劳动部门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规章,涵盖了女职工招录、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终止等。

女职工特别保护,更是在劳动者的保护基础上,再加上了女性的生理特点的保护,是双保护。在双保护下,企业雇佣女职工,需要承担更多的用工成本,比如:企业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并在附录中详细规定了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企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企业应当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企业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这些保护当然很好。但是企业的存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常有矛盾。女职工生育的成本由企业负担,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自然更愿意雇佣男职工。二胎政策放宽让人高兴,可是对女职工未必是好事。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之前有乙肝,近年来艾滋病、性取向就业歧视也屡见报端。其中女性就业歧视仍然普遍。最近就有女大学生应聘快递员,厨师等就业歧视案。

5.抚养成本高

粗略计算,从怀孕到生之前的检查费用就要七千多,不加在私立医院做检查的钱。住院押金交一万,给宝宝囤货加月子用品小一万!不算吃喝营养费,普通家庭不存在顾月嫂问题的话,没开始养孩子就已经花了27000还要多,已经不敢往后想了,不过有人测算,目前养育一个孩子直到他大学毕业,至少需要花费50~130万元。另外入托、入学就业都会成为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晓云.关于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思考[J].人间,2016(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