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李妍慧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二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多种临床常见病联系密切,对两者的共同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等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两者的生化特性、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04-02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已被列入热门研究对象的队伍,究其原因,与它们同多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多篇研究报道指出,对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共同监测对于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诊断、预后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两者的生化特性、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来进一步提高对它们的认识。

1.糖化血红蛋白

1.1HbA1c的生化特性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所产生[1],其中以HbA1c在临床中的应用最为普遍。HbA1c于1958年由Allen等人采用色谱法第一次从多种亚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1]。HbA1c的产生是一个持续非可逆地进行非酶促反应的过程,由人体血液红细胞中Hb的两条链的N端缬氨酸和葡萄糖完成,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且HbA1c含量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升高。由于红细胞的一般寿命为120d,因而人体内的HbA1c也能维持120d左右。从而在正常情况下,临床上利用检测HbA1c水平能够反馈出糖尿病病患在8~12周内血糖的调控水平[2]。因此,2010年,美国糖尿病研究协会(ADA)认为HbA1c能够被用作诊断糖尿病的重要凭据,且认定HbA1c>6.5%时,能够证明病患有糖尿病[3]。

1.2HbA1c的临床意义

HbA1c被作为DM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ADA在2010年指南中认为,成人的血糖调控合理的标准建议为HbA1c<7%[4]。另外,HbA1c直接提示了DM的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英国的一项前瞻性探索(UKPDS)证明,HbA1c每降低1%,在糖尿病并发症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各自降低12%和14%;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微血管病下降37%;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肢体坏死或病死率降低43%。因此,DM病情调控及并发症试验(DCCT)提出加强治疗组每4周测1次HbA1c,规范治疗组每4个月测1次[4]。

HbA1c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试验证明:HbA1c的水平随冠脉病变程度积分增高而升高。将冠心病病患97例(之中仅患有冠心病一组32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31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34例)顺序分作3组,并均采取放免法检测HbA1c。结果显示,3组的HbA1c数值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均较1组及2组显著增加(P<0.05);2组明显高于1组(P<0.05);统计学研究显示,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6447,P<0.05)。在排除了其他常见客观影响因素后,仍相关。这足以说明,HbA1c与冠脉病变有显著的正相关关联。与血压值及胆固醇水平等因素相同,HbA1c也能够被用作预判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风向标[5]。

2.同型半胱氨酸

2.1Hcy的生化特性

同型半胱氨酸(Hypohomocysteinenia,Hcy)属于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发生一系列有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HSCH2CH2CHC(NH2)CO2H。血浆中存有氧化型和还原型Hcy两种形态:氧化型含二硫基,主要有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主要有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通常情况下机体中存有小数目的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2%。Hcy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两条:(1)甲基化过程,即利用叶酸循环路径,有甲基四氢叶酸用作甲基供体,VitB12用作辅因子,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动下生成L-蛋氨酸。叶酸循环中的限速酶为5,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2)转硫过程,是由VitB6赖以生存的胱硫醚β合成酶催动变化,所产生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或由尿释放[6]。

2.2Hcy的临床意义

高Hcy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HHcy指血循环中总Hcy(tHcy)浓度增加的状况[7]。许多研究表明,HHcy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2003年初次出现“高血压前期”这一观念,高血压前期是指血压介于理想血压和高血压之间,而在高血压前期时Hcy已经升高,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血压也升髙。在高血压病患者中Hcy增高不仅使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还会加重血压变异性,这些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一致,能反映疾病的病理损害程度[8]。

Hcy使动脉的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的含量改变,从而破坏血管壁的间质成分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动态平衡,促进胶原纤维的生成、弹性纤维的溶解,最终导致动脉壁中的弹性纤维成分缩减、胶原纤维增多,使平滑肌细胞数目增多、体积扩大,血管重构[9]。Hcy能使氧自由基生成,致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进泡沫细胞的生成,同时激发血小板的附着能力和聚集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生成。Hcy使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下降,缩减NO的合成,从而引起血管痉挛、缺血缺氧,使细胞变性、坏死[10]。HHcy使血管内皮效能减弱,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生成,使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1]。这也正是Hcy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HbA1c与Hcy对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有近似的作用原理,都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高度重视HbA1c与Hcy水平的监测,对早期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发展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正,李明珍,罗世翊,何佳瑜.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2(1):10-11.

[2]关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4,9:20.

[3]蔡瑜,温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12):194-196.

[4]覃彦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48-50.

[5]范浩亮,牛志通,崔杉杉.糖化血红蛋白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21:186.

[6]隋淑娟.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0):24、74.

[7]吕海宏,汤旭磊.同型半胱氨酸体内代谢及调节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5,21(12):9-14.

[8]额尔敦其木格,赵丽荣.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6):130-133.

[9病杂志,2012,15(22):19-21.

[10]黎卓华,王希平,李那,等.利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91-92.

[11]吴金花,张海丽,冯丽珍.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ET-1、vWF因子变化的相关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5):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