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研究

石礼强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化施工分公司)

【摘要】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掌握沥青混合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掌握沥青路面水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沥青路面细观结构与水破坏是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分。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与水破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

引言

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正朝着高等级、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城市道路的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与行车舒适、噪音小、便于维修等具有重要联系。在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高等级沥青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路面施工中。道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原理与原因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水破坏的产生与水具有重要的联系。沥青混凝土路面之所以会产生水破坏,与沥青混凝土外界水穿透涂敷与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在外界水侵入沥青与集料界面后就会出现水破坏。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受材料性质的影响,水破坏在施工中具有多发性与潜在的必然性。

1.1沥青环凝土路面水破坏的原理

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性,水破坏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在其中有着一定原理。首先,水降低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粘结力与黏附力[1]。沥青混凝土路面之所以会产生水破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被破坏,导致沥青薄膜与集料产生分离。根据相应的理论研究,沥青可以认作是表面的活性物质在非极性碳氢化合物中所形成的溶液。在路面施工中,沥青与集料经过相应的比例混合之后,使之粘附在寂寥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但是水具有其特殊的化学性质,更容易残留在集料的表面上。在施工中,如果所使用的沥青是低极性的,那么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就是简单的物理粘附,进而产生水剥离。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按照严格的规范来进行。虽然沥青与其他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但是长时间由于受到自由水的作用下,其粘附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动力水压冲刷遭到破坏。在日常的降水中,大部分水都会经过路面排走,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水通过路面间隙与接缝渗透到路面的结构内部。通常情况下,路基与路面下层的透水性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渗入进路面结构的自由水无法深入,就会形成滞留水。这一部分水会长期的停留在路面的结构中,无法渗入其中进而降低沥青路面的强度与承载力。另外就是滞留水在车辆行走的作用下,形成孔隙水压力,直接对沥青缓凝土路面混合料施加压力,增加裂缝与表面的孔隙。

1.2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原因通常具有设计原因与外部环境原因。第一,设计与施工的原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受到各自性质的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够,容易造成路面水破坏。沥青混合料相互配的比例不够。比例不够就会增加彼此之间的间隙。第二,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就包括了排水设施不够完善与交通流量的增加。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路面上的积水无法及时的排出,使其慢慢的渗入路面结构。同时,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加,行车速度也慢慢加快,另外,温度变化也会造成路面水分不易排出。

2.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处理措施

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雨水的渗进公路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中,进而产生一定的破坏现象,影响公路后期的使用与寿命。在公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水破坏主要表现为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沥青路面后期的使用。因而,为延长公路后期使用寿命以及后期的正常的使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的出现。

2.1选择合理的沥青混凝土类型及组合

为了加强路面整体防水抗渗功能,路面结构设计中对沥青面层的选择,至少必须有一层是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特别是抗滑表层和下面层,但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地质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选择细型密级配的路面结构层组合。这种情况一旦半刚性基层破坏,即将导致沥青路面各结构间结合不良,从而降低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功能和抗弯拉强度,导致面层开裂。除此之外,与国外高速公路路面最小推荐厚度为15cm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路面结构组合不仅单一而且厚度偏薄,这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当的沥青面层结构的选择以及缺乏合理性的混合料的类型是路面面层的结构层组合不够合理的主要表现。

2.2提高施工质量

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有效的性的重要保障。因而,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的过程中应注意这么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解决矿料级配和温度之间的差异。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符合规格的材料。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应注意材料之间的严密性。其次,提高压实标准,进一步增加现场空气率指标,减少彼此之间的空隙,进而达到防止水破坏的目的。最后,治理超载现象。对公路投入使用而言,车辆超载超限对其产生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超载超限会对公路路面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坏。然后经过反复作用,引起路面开裂,导致雨水的进入,进而形成水破坏。因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超限超载现象的治理,坚决杜绝此类车辆的通行[2]。另外,优先设计。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优先设计的方法。在通过沥青面层层间设计排水层或者防水层,使用防水材料,这样就会形成一层薄膜,防治沥青路面由于降雨形成水聚集。

2.3提高沥青与矿料间的粘结力

在公路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材料之间的粘结力对整个路面防水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施工单位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相应提高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3]。粘结力的形成,就对整个路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这样不仅保证了沥青路面建设的质量,还有力的延长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施工单位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设法加强沥青面层间粘结力。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不仅可以增加材料之间的契合度,还能够保证路面施工的压实度。提高沥青与矿料间的粘结力,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

3.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受到材料性质的影响,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水破坏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能够反应沥青混凝土路面真实的力学指标。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现象。

参考文献:

[1]贺晓波.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病害原因分析与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12(12):23.

[2]李缺云.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3(09):45.

[3]杨俊欣,杨艳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