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6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黄远余文兴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对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患使用耳镜检查,病史询问,听阈测试,和其他疾病检查。并对其耳鸣程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这在根本上说明了病患的耳鸣级别越高,就越有可能出现不适症状。(P<0.05)。颈动脉硬化者有15例,耳内出现丰富新生物者28例,耳硬化症出现的搏动性耳鸣病患10例,其余为特异性搏动性耳鸣。结论:搏动性耳鸣病患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呈现出了反比关系,该疾病往往是伴有一种或者多种疾病。医生在对其进行实际诊断的时候,要找对病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将病患治愈。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32-01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clinicalfeaturesofpulsatiletinnituspatients.Selectionmethods:June2012-December2014toourhospital62casesofpulsatiletinnitus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usingotoscopyforpatients,history,auditorythresholdtest,andotherdiseases.Acomprehensiveanalysisandthedegreeoftinnitus.Results:tinnitusloudnessimpactforpatients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statistics,itessentiallyshowsthehighertheleveloftinnituspatients,themorelikelytheyaretoappearsymptoms.(P<0.05).Carotidatherosclerosisin15cases28cases,theearappearnewrichbiological,otosclerosispulsatiletinnituspatientsin10cases,therestforthespecificityofpulsatiletinnitus.Conclusion:thepulsatiletinnituspatientswithtinnitusloudnessinfluencepresentedtheinverserelationshipforthepatient,thediseaseisoftenaccompaniedbyoneormorediseases.Doctorsincarriesontherealdiagnosis,tofindthecause,totargetedtreatmentwork,onlyinthisway,canfundamentallypatientscured.

【Keywords】pulsatiletinnitus;Characteristic;Analysis

对于搏动性耳鸣病患的诊断有着较为困难的特征,该病病患在患有搏动性耳鸣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类型疾病。为了在根本上对搏动性耳鸣疾病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我院特对2012年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对该疾病病患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病患32例,女病患30例,病患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为(45.6±5.6)岁。经过相关诊断,所有病患均确诊为搏动性耳鸣,且已经排除病患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存在。

1.2.检查方法

1.2.1耳镜检查

穿过病患的骨膜,发现病患的耳中有肿物,对病患进行颞骨的CT扫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病患迷走颈动脉,球体瘤或者颈静脉球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如果病患为颈部球体瘤,要对病患进行进一步的CT或者颈部动脉造影检查。

1.2.2病史询问

对所有病患的疾病既往史,过敏史,治疗史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1.2.3听阈测试

所有病患进行纯听阈检查测试,(其中包含了阈上功能的相关测试)与抵抗脑干电波反应测试。

1.2.4其他

如果病患的颅内压出现增高的现象,则需要对病患进行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如果病患仅仅为颅内压增高,则应该将其鉴定为良性的颅内压增高症。通过相关检查也可以将其诊断为脑部积水或者硬脑膜静脉窦栓塞疾病。

如果病患出现了动脉异常的现象,应该使用核磁共振,多普勒超声与血管动脉造影检查,病患可能出现颈部动脉硬化疾病,或者动脉发生纡曲症状,或者狭窄。如无明确结论,且病患的耳鸣为客观性的时候,则应该怀疑其为纤肌结构不良与动静脉血管畸形,则需要你进行进一步的造影。

依照病患的主观描述,将其耳鸣的程度进行全面分级。0级:病患无耳鸣现象。1级:病患存在轻微耳鸣现象。2级:中度耳鸣。3级:耳鸣很响,有吵闹感。4级:严重耳鸣,难以忍受。

1.3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15.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的相关调查

从表1中我们能够看出,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这在根本上说明了病患的耳鸣级别越高,就越有可能出现不适症状。(P<0.05)。

2.2病患病因情况

对病患进行相关检查发现,其出现颈动脉硬化者有15例,其中客观性耳鸣者7例,颈部杂音者8例。对病患进行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其为动脉腔壁出现斑块进而形成了狭窄现象。对病患进行检查发现,其中耳内出现丰富新生物者28例,在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者15例,中耳癌者8例,球体瘤者5例。因为耳硬化症出现的搏动性耳鸣病患10例,在此起其中有3例病患在进行过镫骨手术之后,其耳鸣有缓解的现象,对病患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其颈外与颈内动脉均出现了狭窄的现象,其中权利病患是病患颈部神经末梢瘤体压迫形成的耳鸣,在将肿瘤全面摘除之后,病患的耳鸣现象消失。

其余9例病患为主观性耳鸣,经过相关诊断,并没有发现其存在原发性病变,进而转为特发性。

3讨论

博动性耳鸣是一种节律性耳鸣[1],是因为病患的头颈部血管或者肌肉产生,通过病患的骨骼,血流和血管传导到耳蜗而感知,和一般的耳鸣有很大的区别,其形成的机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搏动性耳鸣的形成机制是可以明确的。搏动性耳鸣经常能够感觉耳鸣是搏动性存在的[2]。经常能够听到流水样声音。并可以随着头位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搏动性耳鸣通过检查能够发现病发部位,经过手术治疗,完全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搏动性耳鸣病患经常有以下临床表现:1.强烈的眩晕感。2.耳鸣的节奏和脉搏相同。3.耳鸣声音有风吹样,且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流水声音。4.耳鸣通过按压其颈内静脉减轻,病患发生头位改变的时候,其耳鸣的强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5.病患经常性的伴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相关症状[3]。6.病患的头颈部有外伤手术史。

从本次相关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这在根本上说明了病患的耳鸣级别越高,就越有可能出现不适症状。(P<0.05)。

搏动性耳鸣疾病的形成多是因为病患在外大血管,颅内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另外病患的血液流动变异也会在成该病的病发,令异常的声音在病患的体内进行传导,进而对其中耳与颞骨发生一些病变现象,在这种条件下,病患就会出现搏动性耳鸣现象。

耳硬化症会令病患出现搏动性耳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病患的颞骨中见血管心声与静脉发生病变,在使用过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病患,可能是因为药物将而周围血管进行了扩张,出现局部高动态血液循环现象,进而令病患出现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相关医护人员必须依照病患的实际情况,并对其使用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做到明确诊断,在本实验的相关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引起病患出现搏动性耳鸣的两种疾病分别为ACAD和BIHS,且BIHS女性病患显著比男性要多,这些病患中多伴有头痛,听力缺损等情况,患有BIHS疾病的病患其年龄较小,该病引起的耳鸣在病患的外耳道部位毕表现明显,且耳鸣经常在单侧,ACAD病患年龄较大,病患在发病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头痛等症状。ACAD的轰鸣感较强,经常表现为双侧耳鸣。如果对病患进行了系统性的疾病排查,仍然不能将患病原因进行全面确定,那么就可以称之其为“特发性搏动性耳鸣。”

综上所述,搏动性耳鸣病患耳鸣响度对于病患影响程度呈现出了反比关系,该疾病往往是伴有一种或者多种疾病。医生在对其进行实际诊断的时候,要找对病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将病患治愈。

参考文献

[1]叶华富.125例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2.

[2]陈力.12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3]任大伟.14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