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遗传物质相关计算的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针对遗传物质相关计算的总结

常向利

常向利

摘要:高中生物必修二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难的一册书,尤其是涉及DNA的计算和遗传变异概率的计算难倒了不少学生。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建立一些生物计算的模型,不会熟练用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所以积累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为了能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我们在总复习时归纳总结,建立相对独立的模型,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遗传物质;DNA;碱基;模型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几乎贯穿始终,另外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里面涉及的计算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一看见有关DNA的的计算题,心里就犯嘀咕,而课本涉及的关于DNA的计算又分散在几个章节中,不利于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本文将与其直接相关的计算做一总结,希望能为学生全面学习DNA的计算提供一定的依据,建立DNA计算有关的模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遗传物质计算的知识。

一、DNA分子中有关碱基的计算

1.依据总结的规律,辅助计算

DNA分子中,A=T,C=G,A+G=C+T(嘌呤数目=嘧啶数目),并且推导出:A+C=G+T。

只要题目告诉总数和某种碱基的数目就能算出其它碱基的数目。此规律也是DNA碱基计算的基础。

例1:某DNA分子含腺嘌呤520个,占碱基总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

A.350个B.420个C.520个D.780个

解析:DNA分子中,通过计算可得出总数520/20%=2600,又A=520,则T=520,G+C=2600-1040,e而G=C,所以C=780,得出答案。

DNA分子中,若一条单链有(A+G)/(T+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例(A+G)/(T+C)=1/m。

例2:已知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6B.2.5和1.0C.0.4和0.4D.0.6和1.0

解析:根据该比例互为倒数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只是提醒学生不要写成0.6,而在整个个DNA分子中(A+G)/(T+C)在双链中的比列直接利用第一个规律,得出结论为1.0。

DNA分子中,若一条单链中,(A+T)/(G+C)=n,则另一条链上(A+T)/(G+C)=n,整个DNA分子中(A+T)/(G+C)=n,反之亦成立。

该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步骤,第一步将双链的比例利用规律换算到每条单链中。第二步做差。用此比例减去一条链中某种碱基的比例,就能计算出单链中其它碱基的比列。第三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找出另一条链中要求的碱基比例。这样就使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胸有成竹。

例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1%、12%B.30%、24%C.34%、12%D.58%、30%

解析:DNA分子中A+T=42%,G+C=58%,则有每条单链中A+T=42%,C+G=58%,而题目中一条链上C=24%、T=30%,则该链上A=42%-30%=12%,同理得出G=34%,而它们与另一条链上的T、C对应。故选C。

2.物种特异性的体现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也是从DNA方面判断物种特异性的直接依据。

例4:在DNA的分子组成中,下列哪一项具有物种特异性()。

A.A/TB.G/CC.A+T/G+CD.A+G/T+C

以上只是四个基本的规律,其他还有一些基于这几个规律的变式应用,但也都是基于这四个基本规律演变而来的。在做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变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DNA的第二部分计算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中,DNA和RNA的信息转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规律。

3.DNA转录RNA的计算

设双链DNA中a链碱基为A1、T1、C1、G1,b链碱基为A2、T2、C2、G2,则A1+T1=A2+T2=RNA分子中(A+U)=1/2DNA双链中(A+T)

例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A.24%B.22%C.26%D.23%

解析:先根据DNA碱基计算规律,计算出该链中C=24%,而它与转录的信使RNA上的鸟嘌呤对应,故得到A答案。

4.在转录翻译过程中,还存在着DNA的碱基:mRNA碱基:氨基酸的个数=6:3:1,此比例可以解决一些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个数的计算问题,也可以氨基酸个数为桥梁DNA和肽链、蛋白质分子量的联系。

例6:某双链DNA上有7200个碱基,由此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有氨基酸()。

A.7200个B.3600个C.2400个D.1200个

解析:此题就是DNA:mRNA:氨基酸的个数=6:3:1这个比例的直接应用,用它可以解决,当然本比例的变式还有很多种,但都是基于这个比例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只要对此比例理解得清楚,其他的题目就有了蓝本来解决。

二、DNA复制中的计算

在遗传物质DNA的计算中,复制也是另外一大块内容。

1.标记DNA分子或者标记的DNA单链的比率计算,这类问题要抓住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该DNA分子在普通培养液中复制n次后,含标记的DNA分子占总DNA分子的比值为2/2n(n为复制的次数),而含标记的链占总链数的比值为1/2n(n为复制次数)当然题目中也可以标记原料中的核苷酸,作为另外一种变式。只要灵活应用公式就能顺利、准确的完成此类题目的解答。

例7: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分子,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用15N标记后的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3次,则后代中含15N的DNA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分别占整体的()。

A.1/41/8B.1/21/4C.11/2D.11

解析:直接套用公式,直接可以得出答案选A。

2.第二种则是计算DNA复制过程中,n次复制需要某种游离的核苷酸的数目总量,针对这点需某种游离的核苷酸的数目=a×(2n-1),(a表示要求的这种核苷酸的数目,n表示复制的次数)。当然由此公式还演变出来第n次复制的公式=a×(2n-1)-a×(2n-1-1)=a×2n-1.

例:一个DNA分子中有碱基A20个,占全部碱基的20%,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要碱基C多少个()。

A.20个B.30个C.90个D.120个

解析:先计算出DNA中碱基C的数目为30个,然后根据公式30×(22-1)=90个。

当然第n次,就是用n次减去(n-1)次的就可以了。

总之,总结规律和公式,并让学生去理解,建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计算题模型,这样可以逐步增加学生解答计算题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兴趣的建立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经发中学

邮政编码:710201